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
出处:《送人赴仓台》
宋 · 许应龙
帝念畿甸民,财力俱有限。
俗吏肆贪残,侵渔荡赀产。
致治在得贤,刺史尤当拣。
明公如范滂,清节迈杨绾。
疏宠畀仓台,一道俱刮眼。
籴贵望公平,敛苛冀公刬。
察吏贵精明,临民当敬简。
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
将令愁叹民,喜至笑声莞。
绣节暂驰驱,玉堂资著撰。
行矣促公归,饯行聊举盏。
俗吏肆贪残,侵渔荡赀产。
致治在得贤,刺史尤当拣。
明公如范滂,清节迈杨绾。
疏宠畀仓台,一道俱刮眼。
籴贵望公平,敛苛冀公刬。
察吏贵精明,临民当敬简。
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
将令愁叹民,喜至笑声莞。
绣节暂驰驱,玉堂资著撰。
行矣促公归,饯行聊举盏。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畿甸:京城周边地区。财力:钱财和物力。
俗吏:普通的官吏。
侵渔:侵吞、掠夺。
致治:治理国家。
刺史:古代地方长官。
范滂:东汉名臣,以清廉著称。
杨绾:东汉人,以廉洁闻名。
仓台:仓库或官署。
刮眼:令人眼前一亮。
籴贵:买入粮食价格高。
公刬:公正削减。
察吏:考察官吏。
敬简:恭敬简约。
鸠功僝:迅速完成重任。
愁叹:忧虑。
莞:微笑。
绣节:古代官员的饰物。
玉堂:指朝廷或显赫的官署。
饯行:送别。
翻译
皇帝忧虑京城周边的百姓,财力都有限度。庸俗的官吏放纵贪婪,侵夺百姓财产。
治理国家关键在于得到贤能之士,刺史尤其要谨慎挑选。
您如同范滂一样清廉,品德超过杨绾。
您应将恩宠适当给予官员,让大家眼前一亮。
希望买入粮食价格公正,税收苛刻也期待您能削减。
考察官吏要求精细明察,对待百姓要恭敬简约。
有才华的人自然能胜任,期待您迅速完成重任。
您的到来让百姓忧虑,离去时欢笑满面。
短暂的任职期间,您的事迹将被记录在案。
请您尽快回归,我们以酒杯为您践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许应龙的作品,名为《送人赴仓台》。诗中表达了对贤能官员的赞赏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以及对于清廉公正官吏的期望。
诗人开篇便指出帝王念及边疆之民,其经济力量有限,反观地方官吏则肆意贪婪残酷,侵占百姓财产。接着强调治理社会的关键在于选用贤能之士,而刺史(监察官员)尤其需要谨慎选拔,以确保清廉。
诗中提及“明公如范滂,清节迈杨绾”,这里以历史上著名的清官范滂和杨绾为榜样,赞扬他们的清廉品德。随后,“疏宠畀仓台,一道俱刮眼”表达了对赴任官员的期望,即希望他能够公正无私,不徇私情。
“籴贵望公平,敛苛冀公刬”则是诗人对官吏的殷切期望,希望他们能公平执法,不再盘剥百姓。接着,“察吏贵精明,临民当敬简”强调了监察官员须要精明严谨,对待百姓应持敬畏之心。
“高才固优为,伫见鸠功僝”表达了诗人对有才能且能深藏不露的官吏的赞赏。至于“将令愁叹民,喜至笑声莞”,则是描述官员在执行命令时,对百姓的关心和欢乐的情景。
最后,“绣节暂驰驱,玉堂资著撰”可能是在描写赴任官员离别之际或是对其事迹进行记录。诗末“行矣促公归,饯行聊举盏”则是送别之情,希望官员早日完成任务平安返回。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对于理想官僚的向往,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对贤能官吏的渴望,以及民间疾苦和对清廉政治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