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出处:《舟次通泉精舍》
唐 · 郑谷
江清如洛汭,寺好似香山。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
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江:江水。清:清澈。
如:如同。
洛汭:洛阳附近的洛河口。
寺:寺庙。
似:犹如。
香山:香山寺,可能是地名。
劳倦:劳累。
孤舟:小舟。
登临:登高望远。
半日:半天。
树凉:林间的清凉。
巢:栖息。
鹤健:鹤儿精神焕发。
岩响:山岩回声。
语:交谈。
僧闲:僧人闲谈。
幽云:幽深的云雾。
约:相约。
秋:秋天。
绛帐:红色的帷帐,这里可能指夕阳。
翻译
江水清澈得如同洛阳附近的洛汭,寺庙静美得犹如香山一般。在劳累的小舟中,我暂作停留,登高望远了半日。
林间的清凉让鹤儿们栖息得精神焕发,山岩回荡着僧人们的闲谈声。
我与幽深的云雾相约,期待秋天随着红帐(可能指夕阳)一同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自然景象和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状态。诗人将江水比作洛阳的汭河,寺院则如同香山的美丽。这两处都是古代著名的风景名胜,因此诗中立刻营造出一片安详与秀丽的氛围。
“劳倦孤舟里,登临半日间。”表达了诗人在长时间的旅途之后,感到疲惫不堪,独自一人坐在小船里,选择一个僻静的地方停留下来。这个画面体现出一种逃离尘世、寻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树凉巢鹤健,岩响语僧闲。”则描绘了一种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景:树荫下清凉宜人,鹤在树上安居;岩石间回声传递着佛寺中的低语,这些都是诗人所追求的宁静生活。
最后两句“更共幽云约,秋随绛帐还。”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诗人希望与那远离尘世的幽深云气相伴,与之契合;而当秋天来临时,诗人愿意随着那柔和如绸缎般的秋风回到自己的帐幕中。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生活状态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