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出处:《北归次秋浦界清溪馆》
唐 · 刘长卿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万里:形容极远的距离。猿啼:猿猴的叫声。
孤村:孤立的村庄。
暂依:暂时依靠。
雁过:大雁飞过。
彭蠡:古代湖泊名,今鄱阳湖。
暮:傍晚。
宛陵:古地名,今安徽宣城。
旧路:过去的道路。
青山:青翠的山峰。
馀生:剩余的岁月。
白首:头发花白,指老年。
渐知:逐渐明白。
行近:接近。
北:北方。
鹧鸪:一种鸣叫如‘行不得也哥哥’的鸟。
翻译
万里的猿猴叫声断断续续,孤独的村庄暂时成为我的依靠。大雁掠过彭蠡湖边的黄昏,而我却渐渐稀少地走向宛陵。
熟悉的山路依旧青山环绕,余生的我只想白发苍苍地回归故乡。
渐渐明白接近北方了,再也见不到那飞翔的鹧鸪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在秋天返回北方故乡的场景,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独特体验和深沉的情感。
"万里猿啼断,孤村客暂依" 这两句以猿啼声作为远行旅人的背景,表达了旅途中的孤独与停留之意。猿啼声音断,象征着旅人离开热闹的都市,进入到了荒凉的自然环境中,而“孤村客暂依”则暗示着诗人在此短暂休息,是一种寻找安慰和归属的情感体验。
"雁过彭蠡暮,人向宛陵稀" 这两句通过大雁的翱翔和人们向宛陵方向稀少的身影,描绘了秋天黄昏时分的寂静与苍凉。雁过天际,不仅是季节变化的象征,也是旅人心中对远方故土的深切思念。
"旧路青山在,馀生白首归"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行走之地的记忆和当前老态龙钟的自我感受。旧路依然,青山如故,但岁月流转,诗人已是白发苍苍,这种对比强烈地表现了时间流逝和个人的变迁。
"渐知行近北,不见鹧鸪飞" 最后两句则通过旅途上的观察,感受到自己已经接近北方的家乡,但却不再见到往日常见的小鸟,这种缺失增添了一丝秋天的冷清和诗人内心的孤独。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归乡之路的复杂情感,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