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出处:《和陶杂诗十一首 其九》
宋 · 苏轼
馀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注释
馀龄:剩余的寿命。难把玩:难以掌握。
妙解:深刻的领悟。
笔端:笔下。
永叹:长久的叹息。
丘明:古代史学家左丘明。
迁:司马迁,西汉史学家。
亲友:亲朋好友。
华颠:白发,指老年。
虚名:空洞的名声。
至味:真正的好滋味。
思我无所思:思考那些无法思考的事情。
诸缘:世间的各种缘分。
已矣:罢了。
何叹:还值得叹息什么呢。
旧说:古老的见解。
《易》两篇:《易经》中的两篇文章。
翻译
剩余的岁月难以把握,美好的理解寄托在笔尖上。常常害怕只能长久哀叹,比不上丘明、司马迁的成就。
亲朋好友又来劝慰,让我放宽心迎接老年的到来。
虚名并非我所追求,真正的美味又有谁能品尝。
思考那些无从思考的事,怎能看清世间的一切缘分。
罢了,还有什么可叹息的呢?只有古老的《易经》两篇留给我沉思。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的作品,体现了他对人生态度和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馀龄难把玩”表达了时间易逝、生命无常的情感,而“妙解寄笔端”则展示了作者通过文学来传承智慧和情感的意愿。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两句,作者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如孔子、庄周等人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流露出自己难以企及先贤的自谦态度。"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则是指身边的人鼓励他放宽心态,享受生活的美好。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表达了对名利的淡然和对真正快乐的追求。接着,“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则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写照,他在探索生命的意义,同时也在寻找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灵境界。
最后两句“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表达了对过往的无奈和对未来未知的态度,以及对古籍如《易经》的深厚兴趣和钻研。整首诗流露出苏轼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