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谁逢海樵子,高论白云间全文

谁逢海樵子,高论白云间

出处:《渔山别业
明 · 王世贞
此山非渔薮,此渔偏在山。
羊裘那肯着,虾菜或时悭。
不得亦不卖,长饥故长闲。
谁逢海樵子,高论白云间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居于山中的渔人,他的生活与常人不同,远离世俗的纷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诗中通过“此山非渔薮,此渔偏在山”两句,强调了渔人的独特选择,他并不像一般渔人那样聚集在水边捕鱼,而是选择了山中作为自己的栖息地。

接着,“羊裘那肯着,虾菜或时悭”两句,进一步刻画了渔人的生活方式。羊裘是古代文人隐士的象征,这里暗示渔人并不愿意穿上这样的衣物,表明他更倾向于自然的生活状态。而“虾菜或时悭”则可能是在说,渔人或许偶尔会缺乏食物,但这并不是因为他吝啬,而是因为他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他必须依赖自然的馈赠。

“不得亦不卖,长饥故长闲”这两句表达了渔人对生活的态度。即使面临饥饿,他也不去强行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不考虑出售任何东西来解决困境,这体现了他对自由和独立的坚持。同时,这也是一种对物质的淡泊,以及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最后,“谁逢海樵子,高论白云间”两句,以问句的形式,似乎在说,如果有人遇到了那位在云间高谈阔论的海樵子(可能是渔人的朋友或知音),那么他们将会听到关于自然、自由和生活的深刻见解。这不仅是对渔人生活的一种赞美,也是对那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渔人独特生活方式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自由、自然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明代文人对于隐逸生活的理想化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