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出处:《早春忆苏州寄梦得》
唐 · 白居易
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
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
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吴苑:指吴地的园林,这里代指苏州。四时:四季。
就中:其中,尤指。
偏好:特别喜欢。
霞光曙后:朝霞照耀在天亮之后。
殷于火:比火还要鲜艳。
水色晴来:晴天的水面色彩。
嫩似烟:像轻烟般柔和。
士女:泛指男女百姓。
笙歌:吹笙唱歌,形容欢庆的场景。
月下:月光下。
使君:对地方长官的尊称。
金紫:古代金鱼袋及紫衣,为官员的服饰,这里代指高官。
称花前:与花前的美景相配。
诚知:确实知道。
其奈:无奈,可是。
离乡:离开家乡。
已四年:已经过去了四年。
翻译
吴苑四季风景都美丽,尤其令人喜爱的是春天。曙光后的朝霞红如火焰,晴空下的水面柔如轻烟。
男女在月光下吹笙唱歌,使君身着华贵官服与花相伴。
的确知道这里的欢乐值得留恋,无奈离开家乡已经四年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早春时节的美好景色,特别是对春天的偏爱。开篇两句“吴苑四时风景好,就中偏好是春天”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喜爱,"吴苑"指的是苏州一带,而"四时"则代表着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接下来的两句,“霞光曙后殷于火,水色晴来嫩似烟”,通过对比鲜明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春日清晨的壮丽和柔美,其中“霞光”与“火”的对比突显了朝阳的热烈与强烈,而“水色”与“烟”的对比则传达了一种清新而淡雅之感。
中间两句,“士女笙歌宜月下,使君金紫称花前”,描写了春夜里人们在明月下欢聚唱歌,以及贵族或官员们在鲜艳的花前穿着华丽服饰的情景。这里“士女”指的是读书人和女性,“笙歌”则是古代的一种乐器,常用于宴会之中;“使君”通常指的是地方官吏,而“金紫”则可能象征着高贵的身份或华丽的服饰。
末尾两句,“诚知欢乐堪留恋,其奈离乡已四年”,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难以忘怀的情感,以及对于久别家乡的无奈。这里“诚知”意味着深切地了解或认识到,"其奈"则是表示一种无法改变的事实。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家乡的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