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出处:《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
唐 · 岑参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注释
年纪蹉跎:岁月流逝而无所作为。四十强:四十多岁。
自怜:自我怜悯。
头白:头发变白,指年老。
为郎:担任郎官,这里泛指做官。
雨滋:雨水滋润。
苔藓:低等植物,常生于阴湿之地。
侵阶绿:爬上台阶使台阶变绿。
秋飒:秋风萧瑟。
梧桐:一种落叶乔木。
覆井黄:落叶覆盖在井边,呈现黄色。
惊蝉:受惊吓的蝉。
解:懂得。
求高树:寻找高的树木栖息。
旅雁:迁徙中的大雁。
还应:大概,想必。
厌后行:不喜欢排在队伍后面飞行。
览卷:阅读书卷。
试穿:尝试利用。
邻舍壁:邻居家墙壁透过的。
明灯:点亮的灯。
何惜:何必吝惜。
借馀光:借用剩余的光线。
翻译
年岁已过四十多,感叹自己头发花白才开始做官。雨水滋养苔藓蔓延台阶变绿,秋风吹过梧桐叶落井边一片黄。
受惊的蝉也懂得寻找高枝,远行的大雁想必厌倦了队尾飞翔。
浏览书卷试着穿过邻家墙壁的光线,点亮的明灯何不借给我些许余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四十岁的士人在秋夜里独自阅读的景象。诗中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和个人境遇的感慨。
"年纪蹉跎四十强,自怜头白始为郎" 表示诗人深感自己年华已逝,头发早白,却仍未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认可。
"雨滋苔藓侵阶绿,秋飒梧桐覆井黄" 描述了秋天的湿润气候使得苔藓蔓延至台阶,而且树叶随着季节变换而逐渐枯黄。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时光流逝和自己生命轨迹的感慨。
"惊蝉也解求高树,旅雁还应厌后行" 这两句则是从生物行为中汲取情感,意在表明诗人的心境。蝉虫因惊吓而飞向高处,可能象征着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更好生活状态的渴望;旅雁则似乎在暗示诗人对于未来的迷茫和不安。
"览卷试穿邻舍壁,明灯何惜借馀光" 这两句则是诗人的阅读场景。夜晚独自一人,在邻墙之上寻找微弱的光线来照亮书籍,这种行为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知识渴望的迫切,也反映出他生活中的孤寂和困顿。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自然描写,展现了一位士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在秋夜中阅读时所产生的情感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