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景何处求,湖燕飞两三
出处:《游山归泛舟出里湖待月》
清末民国初 · 俞明震
山游腰脚疲,蜷卧如春蚕。
漾舟出里湖,霁色明澄潭。
群峰促使暝,若戒游人贪。
一树尚残照,雨过南山南。
湖光不能紫,细浪吹成蓝。
濛濛觉远喧,渺渺穷幽探。
月出天水分,始知风露酣。
各有愁暮心,诗味从可参。
清景何处求,湖燕飞两三。
一失不可摹,此意吾宁惭。
漾舟出里湖,霁色明澄潭。
群峰促使暝,若戒游人贪。
一树尚残照,雨过南山南。
湖光不能紫,细浪吹成蓝。
濛濛觉远喧,渺渺穷幽探。
月出天水分,始知风露酣。
各有愁暮心,诗味从可参。
清景何处求,湖燕飞两三。
一失不可摹,此意吾宁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山归来后泛舟里湖的悠闲与静谧之感。首句“山游腰脚疲,蜷卧如春蚕”生动地展现了游山后的疲惫与慵懒,仿佛化身为春日里的蚕,享受着宁静的休息。接着,“漾舟出里湖,霁色明澄潭”则描绘了诗人乘舟出湖,湖面在晴朗天气下呈现出明亮清澈的景象。
“群峰促使暝,若戒游人贪”一句,通过群山的暗示,提醒人们不要贪恋美景而忘了时间,暗含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接下来,“一树尚残照,雨过南山南”描绘了一棵树在夕阳余晖下的美丽景象,以及雨后山南的清新氛围。
“湖光不能紫,细浪吹成蓝”则将湖光细浪的色彩变化描绘得淋漓尽致,湖水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深邃的蓝色,细浪翻滚,增添了几分动态之美。“濛濛觉远喧,渺渺穷幽探”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喧嚣世界的疏离感,以及对探索幽静之地的渴望。
“月出天水分,始知风露酣”描绘了月升时分,天水相接的壮丽景象,以及风露交织的醉人氛围。“各有愁暮心,诗味从可参”则表达了诗人虽有愁绪,但依然能从中品味到诗歌的韵味。
最后,“清景何处求,湖燕飞两三。一失不可摹,此意吾宁惭”总结了整段旅程的感受,表达了对清幽景色的追求,以及对无法完全捕捉和再现这种美好时刻的自谦。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游山泛舟的体验,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抒发,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