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出处:《壬子六月庚申夜陪魏公诣龙坛》
宋 · 强至
上公小队俯郊关,读祝焚香拜夜坛。
旱魃此时尤肆虐,应龙何处辄图安。
咒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盛夏连年陪席位,自惭不是牧民官。
旱魃此时尤肆虐,应龙何处辄图安。
咒辞如律喷孤剑,刲血须明验一盘。
盛夏连年陪席位,自惭不是牧民官。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公:古代对高级官员的尊称。郊关:城郊的关隘或祭祀场所。
旱魃: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旱灾之神。
应龙:传说中能降雨的龙,象征着救世力量。
咒辞:祈祷或仪式中的咒语。
牧民官:管理民众的官员,如地方长官。
翻译
在夜晚的郊野,上公的小队虔诚地祈祷,焚烧香烛拜祭神坛。干旱之魔此刻尤其猖獗,英勇的应龙又在哪里寻求安宁呢?
他们诵念的咒语如同法律般严谨,用剑割破手指,鲜血滴入盘中以验证祈愿。
连续多年的盛夏,我都在此陪伴,深感自己并非真正的治民官员。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宋朝官员强至在壬子六月庚申之夜陪同魏公前往龙坛祈雨的情景。上公小队行进至城郊,他们点燃香烛,举行庄重的仪式,祈求应龙出山以驱除肆虐的旱魃,以缓解旱情。诗人用“咒辞如律喷孤剑”形象地写出祈祷者口中念诵的咒语犹如法律般严谨,伴随着孤独的剑意,表达对降雨的期待。接着,诗人强调验证咒语效果的重要性,祈愿通过鲜血牺牲来确保祈雨仪式的有效性。
诗中反映出作者对于旱灾带来的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他自谦并非管理百姓的官员,无法直接解决民众的困难,流露出一种责任感和无奈之情。整首诗寓含着对天意的敬畏和对社会公正的渴望,体现了古代文人士大夫关注国计民生的儒家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