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出处:《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
清 · 刘履芬
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
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
一卷《后和陶》,书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
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
吁嗟太孙帝,柔弱祚渐衰。
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
此见和尚功,长育亦不赀。
世俗恢奇策,传闻多可嗤。
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
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
偶写友朋作,命意殊冲夷。
中州旧相识,寄远界乌丝。
一卷《后和陶》,书以徇心知。
繇靖不再睹,自洗软媚姿。
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
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
吁嗟太孙帝,柔弱祚渐衰。
文皇一振厉,遂廓二百基。
此见和尚功,长育亦不赀。
世俗恢奇策,传闻多可嗤。
要之游佛门,固是英雄师。
往昔见摹本,手迹今兹披。
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
鉴赏
这首清代刘履芬的诗《观姚少师录童中州后和陶诗书后》以观后感的形式,表达了对姚少师书法艺术的赞赏。首句“道衍未入燕,能诗乃名诗”暗指姚少师不仅在书法上有造诣,诗歌也颇为出色。接下来描述了他创作的友朋之作,情感深沉而平易近人,“命意殊冲夷”,显示出其作品的淡泊与豁达。
诗人提到中州旧识,通过姚少师的墨宝传递远方的情感,“寄远界乌丝”,乌丝纸张增添了书信的韵味。姚少师的《后和陶》一卷,更是体现了他的才情,“书以徇心知”,表达了他的内心世界。
诗人感慨姚少师的才华,即使在佛教界也备受认可,“足知才力强,所施无弗宜”,和尚的身份并未掩盖他的艺术光芒。接着,诗中提到姚少师对于国家的贡献,暗示他的影响深远,“和尚故不错,责之何苛为”,并借历史变迁,赞美他的功绩。
最后,诗人批评世俗的评价标准,认为姚少师游走于佛门仍不失英雄风范,并期待将来能将他的书法刻石,以留存后世。“他年请刊石,用补集所遗”,表达了对姚少师艺术遗产的珍视和传承的愿望。整体上,这首诗是对姚少师艺术成就的高度赞扬和对其人格魅力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