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
出处:《送恂上人还吴》
唐 · 储光羲
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
君王既行幸,法子复来仪。
虚室香花满,清川杨柳棰。
乘闲道归去,远意谁能知。
君王既行幸,法子复来仪。
虚室香花满,清川杨柳棰。
乘闲道归去,远意谁能知。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洛城:指洛阳,古代都城之一。天邑:天上的城市,象征着神圣或理想之地。
洛水:古代中国的河流,这里代指皇家之水。
天池:形容洛水的崇高地位。
行幸:帝王出行或巡幸。
法子:可能指佛法或僧侣。
来仪:如仪而来,指佛法的显现。
虚室:空旷的房间,常用来比喻心境清净。
香花:香气四溢的花朵,象征美好和洁净。
清川:清澈的河流。
杨柳棰:杨柳轻拂,形象描绘河边景色。
乘闲:趁着空闲。
归去:返回。
远意:深远的思绪或心意。
谁能知:无人能理解。
翻译
洛阳本来就是天帝之城,洛水就如同天上的池塘。君王已经驾临,佛法也在此地显现。
空荡的室内香气四溢,清澈的河畔杨柳依依。
趁着这悠闲时光,我选择回归,远方的心意又有谁知道呢?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返璞归真之情境。"洛城本天邑,洛水即天池"两句,借用地理之美,表达对仙境的向往。"君王既行幸,法子复来仪",则是说皇帝已经去临幸某处,而道士恂上人却回归到自己的修行轨迹中。
"虚室香花满,清川杨柳棰"一段,生动描绘了恂上人的居所与自然景观的和谐共存。其中,“虚室”暗示了恂上人超凡脱俗的心境;“香花满”、“清川”及“杨柳棰”则形象地展现了恂上人生活环境之美好。
"乘闲道归去,远意谁能知"表达了诗人对恂上人的理解与赞赏。"乘闲道"意味着恂上人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归去"则是指恂上人回到了他的精神家园;"远意谁能知",则透露出一种深远的哲思,只有心灵相通者才能理解恂上人的超然之志。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是在送别,更是一种对恂上人精神世界的赞美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