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
出处:《寄周平山》
明末清初 · 陈恭尹
介节清风最起予,此心虽迩迹常疏。
青春莲府衔杯罢,明月茆斋入梦初。
七国奇才多在客,六朝名士总能书。
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
青春莲府衔杯罢,明月茆斋入梦初。
七国奇才多在客,六朝名士总能书。
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
鉴赏
这首诗《寄周平山》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思念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介节清风最起予,此心虽迩迹常疏。”以“介节”形容朋友的高洁品行,清风象征友情的纯净与超脱,表达了诗人对朋友人格的敬仰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此心虽迩迹常疏”则透露出诗人虽然与朋友心心相印,但实际生活中却因种种原因难以常相聚的遗憾。
颔联“青春莲府衔杯罢,明月茆斋入梦初。”描绘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在青春洋溢的莲花府中举杯畅饮,随后在明月照耀下的茅草屋中进入梦乡,充满了诗意与浪漫。这两句不仅展现了友情的美好,也暗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颈联“七国奇才多在客,六朝名士总能书。”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将友情上升到历史的高度,赞美了朋友的才华横溢,同时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雅士精神境界的向往。这不仅是对朋友才能的肯定,也是对深厚友情的进一步深化。
尾联“何因报我瑶华句,一纸寒山慰索居。”则是诗人对未能及时回赠朋友诗句的歉意表达,同时也希望友人能通过一封简短的信件来安慰自己孤独的生活。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也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愁,让人感受到友情中的温暖与无奈。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朋友的深情厚谊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蕴含着对友情价值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