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殿勉装过岁易,工钱赊落待谁酬
出处:《放言六首》
明 · 释函是
富来架屋连云栈,转眼春粮不夏谋。
佛殿勉装过岁易,工钱赊落待谁酬。
竹鏖鹤岭知难贩,木取花园劝助修。
活计随时穷则变,人生何用苦营求。
佛殿勉装过岁易,工钱赊落待谁酬。
竹鏖鹤岭知难贩,木取花园劝助修。
活计随时穷则变,人生何用苦营求。
鉴赏
这首诗反映了明代僧人释函是在社会底层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诗中描绘了贫苦的生活境遇,从“富来架屋连云栈”到“人生何用苦营求”,展现了从理想到现实的落差,以及对生活困顿的深切感慨。
首句“富来架屋连云栈”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富人奢华的生活场景,与下文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贫富差距之大。接着,“转眼春粮不夏谋”一句,形象地表达了生活中的无常和不确定性,春天的粮食还未享用,夏天的计划就已经无法实现,预示着生活的艰难和不可预测性。
“佛殿勉装过岁易,工钱赊落待谁酬”两句,进一步揭示了社会底层人士的生存困境。他们勉力维持生计,却难以应对生活的实际需求,工钱的拖欠更是雪上加霜,凸显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冷漠。
“竹鏖鹤岭知难贩,木取花园劝助修”通过自然界的物事,隐喻了生活的不易。竹子在鹤岭难以贩卖,象征着生活的不易;而劝人修葺花园,则可能寓意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现实条件的限制使得这一愿望难以实现。
最后,“活计随时穷则变,人生何用苦营求”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面对生活的困顿,人们应当灵活应变,不必过分追求物质的满足,体现了佛教中“随缘”的思想,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生价值的重新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