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直疑为竹祖,仙翁图作子孙看
出处:《仙都石笋》
宋 · 赵善涟
昆崙失却大龙蟠,迸出层岩一角寒。
初日烟霞翻锦箨,九天风露混琅玕。
香涵老翠山灵护,根透鸿濛地轴安。
天柱直疑为竹祖,仙翁图作子孙看。
初日烟霞翻锦箨,九天风露混琅玕。
香涵老翠山灵护,根透鸿濛地轴安。
天柱直疑为竹祖,仙翁图作子孙看。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昆崙:古代神话中的西方神山,象征极远或高大。大龙蟠:形容山脉蜿蜒起伏,如巨龙盘绕。
九天:指天空的最高处,常用来形容极高或神秘。
鸿濛:指天地初开时的混沌状态,这里指大地的原始。
天柱:比喻支撑天地的柱子,这里形容竹子的挺拔。
竹祖:象征竹类的起源或最古老的品种。
仙翁:指神仙或长寿的老人,这里可能指画中的人物。
翻译
昆仑山脉失去了巨龙般的雄姿,只露出一角寒冷的岩层。朝阳的霞光如同锦衣覆盖在竹笋上,九天之上的清风露水与琅玕(美玉)交融。
香气蕴含在古老的翠竹之中,山神守护着它们,竹根深深扎根于鸿蒙大地的中心。
天柱般挺立的竹子仿佛是竹类的始祖,仙翁画下它,让后人瞻仰。
鉴赏
这首诗名为《仙都石笋》,作者是宋代诗人赵善涟。诗中描绘的是昆仑山中的一处奇景——石笋,形象生动,富有神韵。首句“昆崙失却大龙蟠”,以龙蟠象征石笋的气势,暗示其来历非凡。接下来的“迸出层岩一角寒”描绘了石笋从山岩中突兀而出的景象,寒意暗含其坚韧与不凡。
“初日烟霞翻锦箨,九天风露混琅玕”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初升的太阳、云霞和石笋的色彩比作锦箨(竹笋的壳)和琅玕(美玉),展现了石笋在晨光和自然元素中的绚丽光彩。而“香涵老翠山灵护,根透鸿濛地轴安”则赋予石笋以神圣的气息,仿佛被山之灵气守护,根深蒂固,象征着大地的稳固。
最后两句“天柱直疑为竹祖,仙翁图作子孙看”,将石笋比喻为天地间的支柱,甚至比拟为竹子的始祖,表达了诗人对石笋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寓言般地将其视为仙人后代,增添了神秘和传奇色彩。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赞美了仙都石笋的自然之美和超凡之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