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中遣形骸,题名亦信笔
出处:《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
宋 · 张方平
我本高阳徒,野性盖疏拙。
岂堪天子傍,命令裁机密。
一麾出承明,猿鸟遂超逸。
山州寂无事,气象颇萧瑟。
閒寻琅邪溪,云岚可披拂。
中路闻潺湲,幽亭对崷崒。
锵咽触环佩,清泠泛琴瑟。
知君多醉此,归鞍屡突兀。
醉中遣形骸,题名亦信笔。
遗我溪风清,苍颜坐髣髴。
暝色失松竹,徘徊望寒月。
携酒频来游,行待山花发。
岂堪天子傍,命令裁机密。
一麾出承明,猿鸟遂超逸。
山州寂无事,气象颇萧瑟。
閒寻琅邪溪,云岚可披拂。
中路闻潺湲,幽亭对崷崒。
锵咽触环佩,清泠泛琴瑟。
知君多醉此,归鞍屡突兀。
醉中遣形骸,题名亦信笔。
遗我溪风清,苍颜坐髣髴。
暝色失松竹,徘徊望寒月。
携酒频来游,行待山花发。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张方平所作的《酬欧阳舍人寄题醉翁亭诗》。诗中描绘了诗人被任命为山州刺史后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诗人自述为高阳之徒,性格疏懒拙朴,难以适应宫廷的繁复生活,因此被派遣到山州,远离朝廷,得以享受自然的宁静与自由。
诗中提到“一麾出承明”,意指从宫廷被派往地方,远离权力中心。“猿鸟遂超逸”则表达了诗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与自在。山州的环境让诗人感到“气象颇萧瑟”,但同时也给予了他心灵上的宁静与超脱。
诗人闲暇时在琅邪溪边漫步,云雾缭绕,仿佛可以触摸到那轻柔的云气。途中听到溪水潺潺,看到幽静的亭台,感受到水流与环佩相触的清脆声音,仿佛琴瑟之音,令人心旷神怡。诗人感慨欧阳舍人的醉翁亭诗给自己带来了醉中的愉悦,即使在归途也显得格外突兀。
醉酒后的诗人放任自我,随意题写名字于亭间,留下了一段段随性的记忆。醉意中的他仿佛能感受到溪风的清新,即使面容苍老,也仿佛年轻了许多。夜幕降临,松竹隐没在暗淡的暮色中,诗人徘徊于月下,期待着山花盛开的春日到来。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从宫廷到山林的转变,以及在自然中找到的精神寄托。诗中充满了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与艺术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