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斋坐清昼,赖此田中蔬
出处:《菜圃为邻畜残而作》
明 · 李昱
孟尝久不作,吾徒食无鱼。
长斋坐清昼,赖此田中蔬。
仆夫勤灌溉,引水通沟渠。
青青日已长,尽是辛苦馀。
封豕从何来,荐食良可吁。
一残枝蔓伤,再则根祗除。
遂令苍翠场,转盼成空虚。
嗟我在羁旅,草野聊暂居。
惜无樊篱固,怅望徒踟躇。
踟躇将奈何,屏弃犁与锄。
学圃圣所鄙,且读窗下书。
长斋坐清昼,赖此田中蔬。
仆夫勤灌溉,引水通沟渠。
青青日已长,尽是辛苦馀。
封豕从何来,荐食良可吁。
一残枝蔓伤,再则根祗除。
遂令苍翠场,转盼成空虚。
嗟我在羁旅,草野聊暂居。
惜无樊篱固,怅望徒踟躇。
踟躇将奈何,屏弃犁与锄。
学圃圣所鄙,且读窗下书。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李昱的《菜圃为邻畜残而作》描绘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感慨和无奈。诗的前四句“孟尝久不作,吾徒食无鱼。长斋坐清昼,赖此田中蔬”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依赖,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田中的蔬菜成为日常饮食的来源。接下来,“仆夫勤灌溉,引水通沟渠”赞扬了仆人的辛勤劳动,使得菜园得以生机勃勃。
然而,“封豕从何来,荐食良可吁”一句,以比喻的方式表达了对菜园遭受破坏的忧虑,如同猪群侵入,剩余的菜蔬寥寥无几,令人叹息。诗人感叹“一残枝蔓伤,再则根祗除”,意味着破坏一旦开始,连根拔起也只是时间问题,绿意盎然的菜圃转眼间变得空荡荡。
诗人身处异乡,“嗟我在羁旅,草野聊暂居”,流露出漂泊之感,希望能有稳固的居所。他意识到“惜无樊篱固”,暗示保护菜园的障碍,只能在心中遗憾地徘徊。“怅望徒踟躇”表达出诗人面对困境的无奈和迷茫。
最后两句,“踟躇将奈何,屏弃犁与锄”揭示了诗人的决断,既然无法改变现实,他选择暂时放下农事,回归读书的生活,尽管这并非他的理想。“学圃圣所鄙,且读窗下书”表达了他对知识的追求,以此来排解内心的苦闷。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菜圃的兴衰,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知识的坚守,体现了明代士人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