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节矜新假,循襟释故愁
出处:《有诏换淮阳》
宋 · 宋祁
比出淮阳守,今移寰内州。
真无弱翁治,只是茂陵求。
换节矜新假,循襟释故愁。
桑榆知未晚,前失庶能收。
真无弱翁治,只是茂陵求。
换节矜新假,循襟释故愁。
桑榆知未晚,前失庶能收。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比出:比较出任。淮阳守:淮阳太守的职位。
今移:如今迁移。
寰内州:京城附近的州府。
真无:确实没有。
弱翁:年老体弱的人。
治:治理。
茂陵:汉代皇帝刘询的陵墓,这里代指荣华。
换节:更换官职。
矜新:对新职务感到自豪。
假:炫耀。
循襟:宽解衣襟,比喻放下。
桑榆:比喻晚年。
知未晚:意识到时不晚。
前失:过去的失误。
庶能收:或许能够弥补。
翻译
比起淮阳太守,如今迁移到京城附近。确实没有软弱的老人治理,只因追求茂陵的荣华。
更换职务时显露出对新职责的骄傲,宽解衣襟放下旧时的忧虑。
虽然接近晚年,但知道还有机会挽回,之前的过失或许能补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淮阳守职调动至寰内州的感受。"真无弱翁治,只是茂陵求"表达了对理想环境的追求,而非对现实官职的贬低。"换节矜新假,循襟释故愁"则表现了诗人对于新旧更替的情感态度,以及通过穿戴新的衣物来抒发和释放内心的忧虑。
"桑榆知未晚,前失庶能收"这一句,则透露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过去失去机会的反思与自我安慰。整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对官场变迁的个人情感,也反映出对于生命价值和时间宝贵性的深刻理解。
在艺术表现上,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比喻,使得每一句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哲思。语言简洁而不失蕴含,情感真挚而不流于浅显,是北宋时期文学风格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