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庆宫前子职废,山谷讽刺来题诗
出处:《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
清 · 杨季鸾
悬崖下俯潆洄溪,行人系艇寻残碑。
乔松冻折已偃盖,老柳风动仍垂丝。
欲循石桥叩梵宇,试步沙岸询渔儿。
潇水之北湘流西,此间漫郎昔所栖。
小臣一颂照万古,不秉忠义谁能为。
镌书石壁字如斗,恨我不识颜太师。
双悬日月事可纪,付与大笔淋漓挥。
当时赍册尚有理,何乃暮齿贻忧危。
与庆宫前子职废,山谷讽刺来题诗。
宜阳一谪叹不返,剔藓剩读轩昂词。
长欲山灵护文字,毋使瞬与烟云随。
临流踯躅不忍去,怀古更为前贤悲。
乔松冻折已偃盖,老柳风动仍垂丝。
欲循石桥叩梵宇,试步沙岸询渔儿。
潇水之北湘流西,此间漫郎昔所栖。
小臣一颂照万古,不秉忠义谁能为。
镌书石壁字如斗,恨我不识颜太师。
双悬日月事可纪,付与大笔淋漓挥。
当时赍册尚有理,何乃暮齿贻忧危。
与庆宫前子职废,山谷讽刺来题诗。
宜阳一谪叹不返,剔藓剩读轩昂词。
长欲山灵护文字,毋使瞬与烟云随。
临流踯躅不忍去,怀古更为前贤悲。
鉴赏
这首清代杨季鸾的《书磨崖碑后用山谷诗韵》描绘了一幅山间溪流、古迹残碑的景象。诗人站在悬崖边,看到清澈的溪水回旋,行人在寻找古老的石碑。乔松虽被冻折,却依然保持着苍劲的形态,老柳在风中摇曳,仿佛仍有生机。他想去探寻附近的寺庙,询问渔夫这里的历史。
诗中提到潇水和湘流,暗示了诗人对古代文人潇湘先生(漫郎)的怀念,他曾在此居住。诗人感慨自己虽想歌颂历史,但若非秉持忠义,又有谁能做到。他赞叹石壁上的大字如斗,遗憾未能识得书写者颜太师的风采。他还提及了历史典故,惋惜自己年事已高,却仍面临忧虑。
山谷的讽刺诗曾在此处留下痕迹,诗人感叹自己的贬谪命运,只能在废弃的宫殿前阅读诗篇。他在宜阳的贬谪中深感无法返回,只能在剔藓的轩昂词句中寻求慰藉。他祈愿山灵守护这些文字,使之不随风烟消散。最后,诗人流连于溪边,心中充满对前贤的追思和哀悼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借景抒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的敬仰、对自己命运的感慨以及对文字传承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