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疑无色,绵绵如有声
出处:《雪作 其二》
宋 · 韩淲
开明三景净,幻化十方清。
此日扁舟景,古人高卧情。
不知朝气重,但觉夜寒生。
漫漫疑无色,绵绵如有声。
此日扁舟景,古人高卧情。
不知朝气重,但觉夜寒生。
漫漫疑无色,绵绵如有声。
鉴赏
这首诗《雪作(其二)》由宋代诗人韩淲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雪景的静谧与深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首句“开明三景净”,以“开明”二字开篇,暗示了雪后世界的纯净与明亮,仿佛天地间的一切都被洗涤得一尘不染,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之美。
“幻化十方清”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纯净感,将雪景的美延伸至四面八方,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洁白的雪花所净化,呈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此日扁舟景,古人高卧情”两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眼前的雪景与古代文人雅士的隐逸生活相联系,表达了诗人对那种远离尘嚣、心灵自由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和追求。
“不知朝气重,但觉夜寒生”则通过时间的转换,描绘了从白天到夜晚的雪景变化,早晨的空气似乎更加清新,而夜晚的寒冷却更加明显,这种对比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也暗示了自然界中阴阳交替的哲理。
“漫漫疑无色,绵绵如有声”最后两句,将视觉与听觉相结合,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韵律的画面。在雪的世界里,虽然色彩似乎被掩盖,但那绵延不断的雪落之声,却如同天籁之音,给寂静的雪景增添了几分生动与神秘。
整首诗通过对雪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宁静,更蕴含了诗人对人生、对自然深刻的思考与感悟,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