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须疾其愈,大胜琮璧祷
出处:《杂兴三十九首 其三十六》
宋 · 张镃
照乘复垂棘,固足为国宝。
朝有宣力贤,爱惜莫草草。
成汤昔在上,剪发救枯槁。
念民不念已,顷刻动穹昊。
太宗疗功臣,亦本为民保。
断须疾其愈,大胜琮璧祷。
朝有宣力贤,爱惜莫草草。
成汤昔在上,剪发救枯槁。
念民不念已,顷刻动穹昊。
太宗疗功臣,亦本为民保。
断须疾其愈,大胜琮璧祷。
注释
照乘:明珠。垂棘:悬挂的棘刺象征珍贵。
宣力:效力。
草草:轻率。
成汤:商汤。
枯槁:困苦的人。
顷刻:瞬间。
穹昊:天地苍穹。
太宗:唐太宗。
为民保:保护民众。
疾其愈:快速治愈。
琮璧:玉器,象征珍宝。
翻译
光辉映照如同明珠,又悬垂着棘刺,确实堪称国家之宝。清晨有能干的贤臣效力,爱护珍惜不要轻率对待。
昔日成汤君临天下,剪发以示哀怜,拯救困苦之人。
他心中只有百姓,无暇顾及自己,瞬间触动天地苍穹。
唐太宗治疗功臣,初衷也是为了保护民众。
快速治愈伤口比任何珍宝都重要,胜过祈祷得到玉琮璧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镈的作品,收录在他的《杂兴三十九首》中。从诗的内容来看,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表达了自己对于理想领导者的期望和赞美。
“照乘复垂棘,固足为国宝。” 这两句描绘了一位君主或者高官不忘初心,保持谦逊态度,对国家有着重要贡献的形象。“照乘”可能指的是古代帝王出行时车驾前方所悬挂的标志物,而“垂棘”则象征着谦逊和警醒。将这两者结合起来,表达了对领导者的期望,即希望其能持续保持清醒和低调的品质,为国立功。
接着,“朝有宣力贤,爱惜莫草草。” 这里提到的“宣力”可能指的是历史上某位以英明著称的君主或者高官,而“爱惜莫草草”则表达了一种珍视民力的态度。整句强调了领导者应当关心和保护国民,避免无谓的战争或行动导致民力耗损。
“成汤昔在上,剪发救枯槁。” 这两句中,“成汤”可能是对古代某位圣君的称呼,而“昔在上”则意味着过去在位时。后半句中的“剪发救枯槁”出自《尚书·大誓》中的故事,讲的是古代帝王为了百姓的福祉愿意牺牲个人利益,甚至愿意割发来换取雨水,以解民困。
“念民不念已,顷刻动穹昊。” 这里,“念民”表达了领导者对民众深切关怀之情,而“不念已”则强调了他们牺牲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后半句中的“顷刻动穹昊”用来形容心中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急于救助的心态。
最后,“太宗疗功臣,亦本为民保。” 这里提到的“太宗”可能是指历史上的某位英明君主,而“疗功臣”则表达了领导者对于有功之人的奖赏与关照。后半句中的“亦本为民保”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行为的初衷是为了保护和安顿百姓。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上的美好品质和英明决策的回顾,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领导者应当具备的品格与行为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