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
出处:《秋夕约卿元白惟敬同集小斋闻新雁得年字》
明 · 欧大任
秋风万里至,一雁过长天。
嘹唳胡笳里,凄凉塞笛前。
庭空飘落叶,家远梦江船。
声急零霜夕,书迟度岭年。
罗浮归未得,沧海到应先。
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
嘹唳胡笳里,凄凉塞笛前。
庭空飘落叶,家远梦江船。
声急零霜夕,书迟度岭年。
罗浮归未得,沧海到应先。
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寂静与凄美,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特有的景象和情感。
首联“秋风万里至,一雁过长天”,以秋风和南飞的大雁作为开篇,营造出辽阔而孤寂的氛围。万里秋风,一雁长天,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隐含了人生的孤独与漂泊。
颔联“嘹唳胡笳里,凄凉塞笛前”,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孤独感。胡笳和塞笛是边塞音乐的代表,它们的声音在辽阔的天地间回荡,更添了几分悲凉。这里不仅写出了声音的凄美,也暗示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感慨。
颈联“庭空飘落叶,家远梦江船”,将画面拉近,描绘了庭院中落叶飘零的景象,以及诗人因家远而产生的思乡之梦。落叶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衰败,而梦中的江船则寄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怀念。
尾联“声急零霜夕,书迟度岭年”、“罗浮归未得,沧海到应先”、“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急促的霜夜之声,迟缓的书信往来,以及对归途的期盼与无奈,都体现了诗人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与挣扎。最后,诗人以“楚客谁同听,西楼片月悬”收尾,既是对友人的呼唤,也是对自己孤独心境的抒发。西楼上的片月,既是美景,也是孤独的象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幅充满孤独、思念与期待的画面,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