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出处:《拟古诗八首》
南北朝 · 鲍照
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
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
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
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
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
注释
河畔:河边。草:岸边的植物。
未黄:还没有变黄。
胡雁:北方的大雁。
矫翼:展翅高飞。
秋蛩:秋天的蟋蟀。
挟户:贴着门缝。
吟:鸣叫。
寒妇:寒冷中的妇女。
夜织:夜晚纺织。
去岁:去年。
征人:出征的士兵。
还:归来。
流传:重逢。
旧相识:老朋友。
闻君:听说你。
上陇:踏上陇山。
东望:向东远望。
久叹息:长时间地叹息。
宿昔:日夜。
改衣带:衣带渐宽,比喻人消瘦。
旦暮:早晚。
异容色:容颜有所不同。
念此:想到这些。
忧如何:忧愁该如何是好。
夜长:长夜。
忧向多:忧虑越来越多。
明镜:明亮的镜子。
尘匣中:被尘埃覆盖的盒子中。
宝瑟:珍贵的琴瑟。
生网罗:布满了蛛网。
翻译
河边的草还未泛黄,北方的大雁已经展翅欲飞。秋日的蟋蟀贴着门缝吟唱,寒冷中妇女连夜纺织。
去年出征的人归来,重逢着往日的朋友。
听说你踏上陇山之时,我向东远望,久久叹息。
日夜变换,衣带渐宽,早晚间容颜也有所不同。
想到这些,心中的忧愁该如何排解,长夜漫漫,忧虑越来越多。
明亮的镜子被尘封在盒中,珍贵的琴瑟也布满了蛛网。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秋天的萧瑟景象和人生的变迁。开篇“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写出了秋天到来的迹象,河边的草还没有完全变黄,而北归的胡雁已经准备起飞,这两句勾勒出季节更替的情景。
接着,“秋蛩挟户吟,寒妇成夜织”则描绘了一幅秋夜家庭生活图。秋蛩在门缝中鸣叫,而年迈的妇女整夜地织布,这不仅展示了秋天的清冷,也反映出了古代人民的勤劳与困苦。
“去岁征人还,流传旧相识”则转向对往昔的回忆。去年征战归来的士兵带来了许多旧日的消息和相识,这些记忆在人们之间流传,似乎时间停留在了过去。
而“闻君上陇时,东望久叹息”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陇是指关中地区,当得知朋友要离开这个地方时,诗人不禁长叹,一种淡淡的忧伤弥漫在心头。
“宿昔改衣带,旦暮异容色”则写出了时间流逝后人们外表的变化。昔日的衣物和装饰都已更换,而每个清晨到黄昏,人的面貌也随之改变,这些变化反映出人生的无常。
“念此忧如何,夜长忧向多”一句,则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忧虑。思考这些变迁,不禁感到忧愁,尤其在漫长的夜晚,忧愁似乎也随之加深。
最后,“明镜尘匣中,宝瑟生网罗”则通过对比来强调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一个本应光洁明亮的镜子现在却被厚厚的灰尘所掩盖,而一件原本精美的乐器(宝瑟)现在却被蛛网所缠绕。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人生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天景象、回忆往昔、思念亲友以及对人生变迁的感叹,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过往美好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