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了清暇,空斋长闭门
出处:《五月初一日煮茶偶作》
宋 · 徐瑞
读书了清暇,空斋长闭门。
冥冥晚雨润,唶唶时禽喧。
悠悠白云度,沉沉绿阴繁。
枯桐觅古意,石鼎烹山泉。
清吟振岩木,乱以离骚篇。
此道无不在,但觉山林尊。
意根渐无有,世累何时捐。
即事良可娱,一笑俱忘言。
冥冥晚雨润,唶唶时禽喧。
悠悠白云度,沉沉绿阴繁。
枯桐觅古意,石鼎烹山泉。
清吟振岩木,乱以离骚篇。
此道无不在,但觉山林尊。
意根渐无有,世累何时捐。
即事良可娱,一笑俱忘言。
鉴赏
这首宋朝诗人徐瑞的《五月初一日煮茶偶作》展现了诗人静谧而深邃的生活情趣与哲学思考。诗中描绘了一幅典型的文人雅士在闲暇时光里,通过煮茶、读书、赏景等活动,寻求心灵宁静与精神升华的画面。
首句“读书了清暇,空斋长闭门”点明了诗人的生活状态——在清闲的时光里,他选择闭门读书,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知识的充实。接下来,“冥冥晚雨润,唶唶时禽喧”两句,通过自然界的雨声与鸟鸣,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暗示着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心境。
“悠悠白云度,沉沉绿阴繁”描绘了云朵悠闲地飘过,绿荫浓密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宁静祥和的环境,同时也象征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广阔与深邃。接着,“枯桐觅古意,石鼎烹山泉”两句,通过弹琴与煮茶的活动,展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清吟振岩木,乱以离骚篇”则表达了诗人通过吟诵诗歌来激发内心情感,与古代先贤的精神对话,寻求心灵的共鸣与慰藉。最后,“此道无不在,但觉山林尊。意根渐无有,世累何时捐”两句,揭示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认为真正的智慧与自由存在于自然之中,而内心的纯净与解脱则是不断追求的目标。
“即事良可娱,一笑俱忘言”则以轻松愉快的语气结束全诗,表明诗人通过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意义,达到了超越言语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在繁忙尘世中寻找到的一片心灵净土。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思考,体现了宋朝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