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随柳傍花人,山外飞云云外身
出处:《送罗浮用濂溪先生韵与同游诸贤》
明 · 湛若水
我非随柳傍花人,山外飞云云外身。
四百风光无觅处,归来灵府有天真。
四百风光无觅处,归来灵府有天真。
鉴赏
这首诗以淡泊超然的态度描绘了诗人对自然与内心的追求。首句“我非随柳傍花人”,诗人自述并非那些追逐红尘、沉溺于花柳之中的世俗之人,表达了他对自由独立人格的坚守。次句“山外飞云云外身”,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自己比作在山外飘荡的云,象征着诗人的心灵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第三句“四百风光无觅处”,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于世间美景的追寻无果,暗示了他对于现实世界的失望和对于精神世界的向往。最后,“归来灵府有天真”一句,表达了诗人最终找到了内心的宁静与真我,即通过内心的修行和探索,找回了最纯粹、最真实的自我。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和追求,以及对自然美的向往与超越世俗的渴望。湛若水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思,展现了个人心灵成长的过程,同时也反映了明代士人普遍的精神状态和文化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