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妙龄已绝人,放浪江湖弃簪组
畏人嫌其真,但喜归茅宇。
先生岂其徒,与世亦龃龉。
年来作庵榜以静,静非对动默即语。
闭门谢客亲荷锄,秀甲珍芽春满圃。
黄鸡白酒厌妻孥,醉以诗书相媚妩。
况复家传侍郎后,缥囊玉匣收奇古。
宝刀错落走金蛇,至药晶荧啸铅虎。
先生妙龄已绝人,放浪江湖弃簪组。
居闲自不减前烈,遇物阴施功不数。
我疑造物已收录,富贵来寻君勿阻。
不然骑鹤扣玄关,跨跞松乔攀佛祖。
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庞公与杜甫的隐逸生活,以及陈季常静庵主人的宁静世界,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诗人以“庞公与少陵,不肯入州府”开篇,巧妙地将庞德公与杜甫两位历史上的隐士形象融入其中,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官场的疏离。
接着,“畏人嫌其真,但喜归茅宇”两句,进一步刻画了这些隐士不愿迎合世俗、坚守本真性格的特点。他们选择远离尘嚣,回归简朴的茅屋生活,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
“先生岂其徒,与世亦龃龉”则揭示了这些隐士虽与世俗格格不入,却并非孤芳自赏,而是内心深处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世隔绝,寻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
“年来作庵榜以静,静非对动默即语”表明了静庵主人陈季常在庵中寻求内心的宁静,通过静观自然、默守内心,达到与外界相对隔离的状态。这种生活状态,既是对喧嚣尘世的逃避,也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入探索。
“闭门谢客亲荷锄,秀甲珍芽春满圃”描绘了陈季常亲自耕作,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他不仅在精神上追求宁静,也在物质生活中实践着与自然的亲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黄鸡白酒厌妻孥,醉以诗书相媚妩”则展示了陈季常在日常生活中,通过饮酒、读书、创作诗歌等方式,寻找精神的慰藉与满足。他将生活中的琐碎转化为艺术的灵感,使日常生活充满诗意。
“况复家传侍郎后,缥囊玉匣收奇古。宝刀错落走金蛇,至药晶荧啸铅虎”这一部分,通过描述陈季常家族的传承与收藏,以及他对珍稀之物的欣赏,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宝刀、至药等象征着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而“金蛇”、“铅虎”的生动描绘,则增添了画面的神秘与美感。
最后,“先生妙龄已绝人,放浪江湖弃簪组。居闲自不减前烈,遇物阴施功不数”总结了陈季常年轻时便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个性,他选择远离官场,投身于自然与艺术之中。即使在闲居生活中,他也保持着高尚的品德与积极的影响力,对周围的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疑造物已收录,富贵来寻君勿阻。不然骑鹤扣玄关,跨跞松乔攀佛祖”则是诗人对陈季常生活态度的赞美与祝福。他相信陈季常已经得到了造物主的认可,无论未来是富贵还是修行成佛,都应保持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庞公、杜甫及陈季常静庵主人的描绘,展现了古代文人追求精神自由、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理想,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它不仅是一首对隐逸生活的赞歌,也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