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全文

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

出处:《曲江归舟
宋 · 邓林
只道篷低碍觅诗,眼前物色自多奇。
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
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

拼音版原文

zhīdàopéngàishīyǎnqiánduō

qiānshānzhěqínyàngshuǐqīngláijìnshí

yuánwěibèiqiáorénkǒngyǒulíngshī

tóngbàoméihuādòngchūnzàijiāngtóuzuìběizhī

注释

篷低:船篷低矮。
碍觅诗:妨碍寻找创作灵感。
赭去:山色如赤铁般。
秦样:秦地特有的红土色泽。
苇辈:指芦苇一类的植物。
苓师:采药的老师。
梅花动:梅花开始开放。
春在江头:春天来临在江边。
最北枝:江边最北端的树枝。

翻译

只觉得船篷低矮妨碍了寻觅诗意,眼前的景色自有许多奇特之处。
连绵的山峦像秦地的红土一样,清澈的流水仿佛晋代的模样。
渔夫难道没有与芦苇为伍的理由,樵夫恐怕会辜负了采药的老师。
童仆忽然报告说梅花开始绽放,春天已在江边最北的枝头显现。

鉴赏

诗人以深厚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刻画,表达了自己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感悟。

首句“只道篷低碍觅诗”,诗人自述其诗作多以山川为题材,眼前景色纷繁复杂,充满奇趣。接着两句“千山赭去如秦样,一水清来似晋时”描绘了千山万壑中流淌的河流,其红褪色的泥沙宛若古秦,而那一泓清澈见底的江水,则令人想起古晋的风貌。这两句通过对比,既突出了自然景物的独特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于历史沧桑的感慨。

“渔父岂无缘苇辈,樵人恐有负苓师”则是诗人在描绘溪渔生活时所流露出的深情。渔夫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以及樵人的敬畏之心,都展示了诗人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

最后,“僮奴忽报梅花动,春在江头最北枝”则是诗人对季节变迁的一种感受。通过僮奴急忙报告梅花绽放的情景,以及那最北枝头的春意,都透露出诗人对于春天到来的喜悦和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历史、生命以及自然界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情感捕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