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占溪名邑,还从佛借居
出处:《寄伯氏》
宋 · 王洋
同占溪名邑,还从佛借居。
懒便书眼暗,静爱酒杯疏。
山路闲供课,僧房步当车。
地炉贪软火,未得赋归欤。
懒便书眼暗,静爱酒杯疏。
山路闲供课,僧房步当车。
地炉贪软火,未得赋归欤。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溪名邑:指溪流边的城镇。佛借居:借住在佛寺中。
书眼暗:因长时间读书眼睛疲劳。
酒杯疏:减少饮酒,生活清静。
山路闲供课:在山路上随意漫步当作学习。
僧房步当车:以步行代替坐车,去往僧房。
赋归欤:作诗表达归乡的愿望。
翻译
共享同一溪流的名字,选择在佛寺居住。懒得看书使眼睛昏暗,安静地享受着少喝点酒的生活。
在山路上悠闲地散步当作学习,僧房里步行代替乘车。
围着地炉贪图温暖的火焰,但还没到可以赋诗归乡的时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隐逸生活的意境。开篇“同占溪名邑,还从佛借居”两句表明诗人与他人共同占据山间之地,且暂时借住在佛寺中,显示出一种超脱世俗、寄寓自然的情怀。
接着,“懒便书眼暗,静爱酒杯疏”写出了诗人对于文字创作的倦怠,以及他对酒的喜爱。这里的“书眼暗”可能是因为长时间阅读导致眼睛疲劳,但也隐含着诗人对于书写不再那么热衷的态度。而“静爱酒杯疏”则表达了诗人享受清净生活时,对酒的偏好。
“山路闲供课,僧房步当车”两句描绘了一种悠闲自得的情景。诗人在山间的小路上散步,这些小路本应是僧人们诵经之地,但现在却成了诗人的散步路径。同时,僧房中的步伐也如同行走在车轮下一般平稳,这里通过对比强调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最后,“地炉贪软火,未得赋归欤”则写出了冬日里的温暖场景。诗人享受着地炉中的柔和火光,但心中对于归家依然有所期待和不舍,这种对归家的渴望与目前的生活状态之间形成了一个微妙的情感张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享受孤独与宁静生活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对于归属和生活状态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