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书烧后无真本,字母传来半梵声
出处:《苍颉墓》
清 · 俞樾
结绳以后费经营,体制于今几变更。
不识何尝非快活,好奇未免太聪明。
经书烧后无真本,字母传来半梵声。
我声雕虫徒碌碌,可怜浪费楮先生。
不识何尝非快活,好奇未免太聪明。
经书烧后无真本,字母传来半梵声。
我声雕虫徒碌碌,可怜浪费楮先生。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俞樾所作的《苍颉墓(其二)》。诗人通过对结绳记事到文字演变的描绘,表达了对古代文明传承与变迁的感慨。首句“结绳以后费经营”暗示了文字起源的艰难历程,而“体制于今几变更”则揭示了文字形式的不断演化。诗人认为,虽然文字的发明和变化带来了知识的传播,但“不识何尝非快活,好奇未免太聪明”暗含着对古人朴素生活的欣赏,同时也指出过度的好奇心可能导致不必要的复杂化。
“经书烧后无真本,字母传来半梵声”描绘了历史上的文化损毁,尤其是儒家经典在战火中的流失,以及外来文化的交融影响。最后两句“我声雕虫徒碌碌,可怜浪费楮先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专注于文字学问,却未能深入生活本质的自嘲,同时也对书籍材料(楮先生,指造纸术)的浪费表示惋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苍颉墓为背景,寓言般地探讨了文字的历史意义、文化冲突以及个人在学术追求中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