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
出处:《读素问十六首 其九》
宋末元初 · 方回
病人有谷气,面黄无不瘳。
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
相工摭绪馀,喜色占眉头。
得非许负术,亦从岐伯求。
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
相工摭绪馀,喜色占眉头。
得非许负术,亦从岐伯求。
注释
谷气:指体内气血充足。瘳:病愈。
黄不欲太明:黄色不宜过亮。
缟:白色丝织品。
栝楼:一种植物,果实可入药。
相工:相面的人。
摭绪馀:观察细微的表情迹象。
喜色:喜悦的表情。
眉头:面部表情。
许负:古代著名的女相士。
岐伯:古代中医名医。
翻译
病人若体内气息充足,面色黄疸也能痊愈。黄色不应过于鲜明,如同白绸包裹着栝楼(一种植物)。
相面者观察细微之处,喜悦之情显现在眉头。
这难道不是像许负那样的相面技艺,也是向岐伯(古代名医)寻求的智慧?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病人的面色和医生诊治的场景,反映出古人对医学特别是中医的重视。开篇“病人有谷气,面黄无不瘳”两句,直截了当地描述了病人的症状,即面部呈现黄色,这在中医学中通常与脾胃功能有关,可能是消化不良或其他内脏疾病的表现。
接下来的“黄不欲太明,如缟裹栝楼”进一步形容了这种黄色的特点,不是鲜明的黄,而是微弱、遮盖着的样子,给人一种沉闷之感。诗中的意象生动,通过对比来增强视觉效果,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病人的面色变化。
“相工摭绪馀,喜色占眉头”则转向医生的诊治行为。“相工”指的是擅长望闻问切的医生,“摭绪馀”是细致观察的动作,表明医生在仔细地检查病人的面色和神情。医生对病人面部颜色的喜悦,是因为他能够从中看出疾病的端倪,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最后两句“得非许负术,亦从岐伯求”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医学知识的尊重和信任。这里提到的“许负术”是古代著名医生,岐伯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医疗圣手。这两句暗示着,即使是一位有能力的医生,也会追寻那些伟大的医学先驱者的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病人面色和医生诊治行为的细致描写,以及对传统医学知识的尊重,展现了一个完整的中医诊疗画面,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生命、健康以及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