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之归兮芒砀,蹇游子兮悲故乡
出处:《望云亭辞》
明 · 林弼
青山兮白云,怅予望兮远人。
望远人兮不可见,目渺渺兮海垠。
鄱之山兮泉之水,云孤飞兮心千里。
临华亭兮奈何,望有极兮思无已。
云之归兮芒砀,蹇游子兮悲故乡。
云之出兮太行,渺亲舍兮天一方。
松楸摵兮霜露下,宛在目兮愁予。
云兮云兮其作霖雨,望复望兮毋使我心苦。
望远人兮不可见,目渺渺兮海垠。
鄱之山兮泉之水,云孤飞兮心千里。
临华亭兮奈何,望有极兮思无已。
云之归兮芒砀,蹇游子兮悲故乡。
云之出兮太行,渺亲舍兮天一方。
松楸摵兮霜露下,宛在目兮愁予。
云兮云兮其作霖雨,望复望兮毋使我心苦。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林弼的《望云亭辞》描绘了一幅深情而凄美的画面。开篇以“青山兮白云”起兴,展现出开阔的自然景色,诗人站在望云亭上,遥望远方的人,却只能看到白云遮掩下的朦胧景象。“目渺渺兮海垠”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人的思念和无尽的期待。
接下来,诗人通过“鄱之山兮泉之水,云孤飞兮心千里”进一步渲染了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将自己比作孤云,飘荡千里,寄托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在华亭之上,诗人感叹“奈何”,表明无法排解的愁绪。“望有极兮思无已”揭示了诗人望眼欲穿却无法触及的无奈。
“云之归兮芒砀,蹇游子兮悲故乡”借云的聚散寓言自己的漂泊不定,以及对故乡的哀伤。“渺亲舍兮天一方”则直接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亲人仿佛远在天边,难以相见。最后,“松楸摵兮霜露下,宛在目兮愁予”描绘了眼前凄凉的景象,加深了诗人内心的哀愁。
结尾两句“云兮云兮其作霖雨,望复望兮毋使我心苦”直抒胸臆,诗人祈求云能带来雨水,以此象征自己的思念之情能够滋润心田,不再痛苦。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