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似鸭与猪,汩没泥水阑
宋 · 范成大
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汩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齧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
东吴至西江,旧岁接新年。
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
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
略似鸭与猪,汩没泥水阑。
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
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
路人相告语,未到先长叹。
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
不辞石齧足,聊免泥没鞯。
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
轩渠尚能赋,诗人类痴顽。
注释
涔涔:形容雨下个不停。蜡屐:用蜡涂过的木屐,防湿。
油衣:防水的油布衣服。
渠:代词,指代‘我’的旅程。
薄晚:傍晚。
硗确:形容道路崎岖不平。
石齧:石头磨破。
痴顽:形容人固执或愚笨。
翻译
旅行中没有晴朗的时候,雨水不断如同漏水的天。从东吴走到西江,跨过旧年的尾巴迎接新年。
穿着蜡屐的脚惊恐地滑倒,油衣上的补丁像鸟雀的羽毛般悬挂。
在泥泞中起身又摔倒,每一步都像穿越重重难关。
我就像鸭子和猪一样陷入泥水中,挣扎前行。
我的旅程还未结束,渴望晴天却觉得老天吝啬。
曾经的倒塔桥已经断裂,渡口的墙壁破损,连船只也没有。
路上的人相互告知,还未到达就已感叹连连。
傍晚时分,道路变得坎坷,我进入袁州山区。
我不怕石头磨破双脚,只为避免泥泞淹没马鞍。
自古以来,行路之人常吟咏,听者因此而容颜憔悴。
即使轩渠这样的高才也能作诗,但诗人往往也显得痴傻固执。
鉴赏
这首宋代诗人范成大的《自冬徂春道中多雨至临江宜春之间特甚遂作苦语》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艰辛与困苦。诗中通过"客行无晴时,涔涔如漏天",形象地刻画出连绵不断的阴雨天气,仿佛天空在不停漏水,给人以压抑之感。诗人从东吴跋涉至西江,跨过新旧岁的交接点,路途艰难,"蜡屐惊踵决,油衣笑鹑悬",形容鞋子湿透,衣物破烂,形象生动。
行走在泥泞中,诗人步履维艰,"掀淖起复仆,顷步如重关",比喻每一步都像穿越重重难关。他把自己比作鸭和猪,沉没于泥水中,表达了深深的疲惫和无奈。尽管路途漫长且恶劣,诗人仍坚韧前行,感叹"我涂未渠穷,一晴愧天悭",期待着久违的晴天。
沿途景色凄凉,桥梁损毁,渡船难觅,"倒塔桥已断,壁破渡无船",增添了旅途的绝望。路人相见,无不叹息,诗人自己也感慨"薄晚得硗确,稍入袁州山",傍晚时分才找到稍微干燥的山路。为了避开泥泞,他宁愿忍受石头磨脚,也不愿马鞍被泥水浸湿。
最后,诗人以"自古行路吟,听者凋朱颜"总结,指出自古以来,行路之人都会因艰难而吟咏,这样的经历足以使人的容颜憔悴。然而,诗人仍以轩渠(古代对人的尊称)自比,表达出虽处境艰难,但仍有诗心,不失为痴顽之乐。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旅途中的困苦与坚韧,以及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体现了宋诗的写实与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