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涛一洗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
唾壶一曲玉如意,声断石城锋镝寒。
从来龙化中兴主,不似黄须阿奴武。
当时斩鞅心下事,今日扬鞭目中虏。
黄埃散漫重瞳微,雨师不洒疑人知。
梦回日转惊已午,马骄风疾那容追。
一声吉语禁门静,万国笙歌丹仗整。
山倾海动忽燃脐,地辟天开谁问鼎。
长江千里真险哉,煌煌晋业流秦淮。
江涛一洗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上林:皇家园林。金陵:古代南京的别称。
长安:唐朝都城。
唾壶:古代饮酒后用来吐弃渣滓的器具。
锋镝:兵器。
龙化:比喻帝王兴起。
黄须阿奴:可能指代某位英勇的人物。
斩鞅:比喻果断行事,斩除阻碍。
疑人知:让人疑惑是否知情。
禁门:皇宫大门。
万国:形容众多国家。
翻译
上林的蛙鸣充满邪恶气息,金陵的指点仿佛化作长安的影子。一曲吐痰壶中的玉如意,歌声中断,只余石城边的兵器寒光。
自古以来,中兴的君主如龙飞升,不像黄须少年阿奴武勇无双。
当年斩杀权臣的决心,如今面对敌人,目光如炬。
尘土飞扬中,双眸微闭,雨师似乎也不忍洒下,疑虑人心。
梦醒时分,太阳已高照,马蹄疾驰,不容追赶。
吉祥的话语在禁门中回荡,万国的乐章和仪仗整齐有序。
山崩海啸般的巨变,仿佛从中心点燃,天地间权力争夺激烈。
千里长江,险峻无比,辉煌的晋朝基业流入秦淮河。
江涛洗净了邪恶的气息,湖阴之地千年如碧绿琉璃。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宏伟壮观的画面,充满了对历史的回顾和思考。开篇即以“上林鸣蛙私邪官,金陵指顾成长安”展现出诗人对于古都金陵(今南京)的无限怀念,同时也隐含着对权力变迁的反思。
接着,“唾壶一曲玉如意,声断石城锋镝寒”通过对唾壶音乐和玉如意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独立自主的情怀。同时,声响穿越古老的石城,给人以冷峻的感觉。
“从来龙化中兴主,不似黄须阿奴武”一句,以历史的角度表明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与怀念,以及对于不同时代领袖的比较。
“当时斩鞅心下事,今日扬鞭目中虏”则是诗人对于历史事件的反思和批判,如同古代斩杀朝臣一样,现在也要有勇气面对现实问题,进行正视与解决。
“黄埃散漫重瞳微,雨师不洒疑人知”一句,通过黄埃(黄色的尘土)和重瞳(深邃的眼睛)的描写,以及对雨师不洒水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于知识渊博、洞察世事的自信。
“梦回日转惊已午,马骄风疾那容追”则是诗人在时间流逝和现实冲突中的感慨,似乎是在说,无论多么急切,也不能追赶已经过去的事情。
“一声吉语禁门静,万国笙歌丹仗整”展示了一个盛大的场景,其中的“禁门静”和“丹仗整”都传达出一种庄严、有序的氛围。
“山倾海动忽燃脐,地辟天开谁问鼎”则是在描绘一次巨大的自然灾变或历史事件,其中“山倾海动”、“地辟天开”都显示了巨大力量的爆发,而“谁问鼎”则是对这种力量背后的原因或意义的探寻。
最后,“长江千里真险哉,煌煌晋业流秦淮。江涛一洗妖氛息,湖阴千古琉璃碧”通过对长江的描绘,以及“千古琉璃碧”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整首诗语言华丽,意境辽阔,展示了诗人的历史洞察力和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