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际虚空无所著,劫尘抛与阿僧祇
出处:《陪程使君宿玉泉寺三首》
明 · 区怀瑞
看山青眼久迷离,几月枯藤不自持。
法象始窥金氆氇,俗情还净碧玻璃。
高峰寥泬秋声早,古院森沉夕梵迟。
此际虚空无所著,劫尘抛与阿僧祇。
法象始窥金氆氇,俗情还净碧玻璃。
高峰寥泬秋声早,古院森沉夕梵迟。
此际虚空无所著,劫尘抛与阿僧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陪同程使君在玉泉寺住宿时所见之景,以及由此引发的深刻感悟。首句“看山青眼久迷离”以“迷离”的眼神表达了对山色长久凝视后的沉浸与痴迷。接着,“几月枯藤不自持”一句,通过枯藤的描写,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内心的某种挣扎或无力感。
“法象始窥金氆氇”可能是指在佛法的启示下,开始理解到某些深奥的道理,如同金色氆氇般珍贵而神秘。“俗情还净碧玻璃”则表明在佛法的照耀下,世俗的情感变得清澈透明,如同碧绿的玻璃一般纯净。
“高峰寥泬秋声早,古院森沉夕梵迟”描绘了高耸的山峰上,秋天的声音早早响起,古老的寺院在傍晚时分显得更加幽静深沉。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也隐含着时间流转、世事变迁的感慨。
最后,“此际虚空无所著,劫尘抛与阿僧祇”表达了诗人在此刻达到了一种超脱的状态,内心空无一物,不再为尘世的琐事所累,仿佛将所有的烦恼都抛诸脑后,达到了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佛法的深刻感悟,以及在繁华世界中寻求精神寄托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