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出处:《八月十五日夜东轩》
宋 · 梅尧臣
隔竹已见月,清光度溪来。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
是夜正中秋,天地雾露开。
人疑玉兔出,药仵不生埃。
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
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隔:隔着。竹:竹子。
见:看见。
清光:清冷的月光。
素壁:洁白的墙壁。
徘徊:来回移动。
中秋:中秋节。
雾露:雾气和露水。
玉兔:神话中的月亮女神。
生埃:产生尘埃。
冰轮:明亮的月亮。
艳色:美丽的色彩。
他夕:其他的夜晚。
物意:事物的情感。
摧:触动,感动。
翻译
隔着竹林已经能见到月光,清冷的光辉穿过溪流洒来。月影移动映照在洁白的墙壁上,仿佛与我一同徘徊。
这正是中秋之夜,天地间弥漫着雾气和露水。
人们怀疑是玉兔从月亮出来,连尘埃都因之而洁净。
嫦娥倚靠在明亮的月亮上,她的美丽似乎自我展示。
其他的夜晚难道不好吗?但万物的情感都被这景象所触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中秋节夜晚在东轩所见的月景。"隔竹已见月",展现出月光穿透竹林的清幽,"清光度溪来"则进一步渲染了月色的明亮和流动。"移影上素壁,与我相徘徊",写月影映照在洁白的墙壁上,仿佛与诗人共度良宵。
诗人感叹此夜正是中秋,天地间弥漫着雾露,营造出神秘而宁静的氛围。他想象月中玉兔的出现,以及药草不受尘埃沾染,象征着洁净和超凡。"嫦娥倚冰轮,艳色若自媒",通过描绘嫦娥的形象,表达了对月宫仙境的向往和对美好事物的赞美。
最后两句"他夕岂不好,物意为之摧",表达了诗人虽然欣赏此刻的美景,但仍感伤其他时刻的美好事物无法持久,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整体而言,这是一首借月抒怀,感慨时光易逝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