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解竟不传,化去空馀悔
出处:《和陶读《山海经》,并引 其十》
宋 · 苏轼
金丹不可成,安期渺云海。
谁谓黄门妻,至道乃近在。
尸解竟不传,化去空馀悔。
丹成亦安用,御气本无待。
谁谓黄门妻,至道乃近在。
尸解竟不传,化去空馀悔。
丹成亦安用,御气本无待。
注释
金丹:道教修炼的长生不老药。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渺:遥远,渺茫。
黄门:汉代宫廷中给事内廷的官员,此处可能象征世俗之人。
至道:最高的道理或境界。
尸解:道教术语,指修炼者通过某种方法使身体死亡而灵魂不灭。
化去:指死亡或转化。
丹成:炼丹成功。
御气:驾驭和控制元气。
翻译
金丹无法炼成,安期仙人隐于云海之间。谁说黄门之妻,至高无上的道其实近在眼前。
尸解之术并未流传,死后化去只留下遗憾。
即使丹药炼成又有何用,驾驭元气本无需外求。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作品,通过对《山海经》的阅读与思考,表达了诗人对于道术修炼和生命真谛的深刻理解。诗中“金丹不可成”一句,直接指出修炼金丹以求长生不死之道是无法实现的。这反映出苏轼对当时流行的道教修炼理论持有怀疑态度。
“安期渺云海”中的“安期”通常被认为是指东汉时期的方士安期,他擅长于方术,尤其是在五石散的制作上颇有研究。这里用他来比喻那些追求长生不死之道的人,他们就像在渺茫云海中寻找什么,形象地表达了这种追求的无奈与渺小。
“谁谓黄门妻,至道乃近在”则是说人们往往错误地认为黄帝之妻或者某种特定的修炼方法能够带来至高无上的道术,但实际上真正的道,简单而易得,就在我们身边。这里体现了诗人对道家理念中“简约自然”的赞同。
“尸解竟不传,化去空馀悔”一句,是指那些修炼有成的人最终也无法逃脱死亡的命运,他们所追求的长生之道在最后都化为乌有,只留下无尽的遗憾。这反映出苏轼对于生命与死亡的深刻认识。
“丹成亦安用,御气本无待”则表达了即便修炼成功,也没有实际的作用。这里的“御气”指的是通过修炼所得的仙气或元气,而“本无待”则意味着这些都不是真正需要的,是多余的。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苏轼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也体现了他对于道教理论和生命哲学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