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书虽旁午,战胜恃一勤
出处:《排闷二首 其一》
清末近现代初 · 郑孝胥
意起不能制,触目生烦冤。
遇物皆可憎,心火方自焚。
军书虽旁午,战胜恃一勤。
负手恣行散,霜日东更暄。
怅然对梅花,落此半亩园。
邂逅缘不浅,来慰羁旅魂。
妙香忽相袭,会心即微言。
与君交已久,寂寞幸见存。
终当扫尘债,从子江上村。
遇物皆可憎,心火方自焚。
军书虽旁午,战胜恃一勤。
负手恣行散,霜日东更暄。
怅然对梅花,落此半亩园。
邂逅缘不浅,来慰羁旅魂。
妙香忽相袭,会心即微言。
与君交已久,寂寞幸见存。
终当扫尘债,从子江上村。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末期诗人郑孝胥的《排闷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心中郁积的烦闷情绪。首句“意起不能制”直接揭示了诗人难以抑制的内心波动,接下来通过“触目生烦冤”和“遇物皆可憎”,描绘出周围环境的压抑和自己的厌烦。诗人将战事比喻为“军书旁午”,强调勤奋是战胜困难的关键,但即使如此,他仍感到疲惫,“心火方自焚”。
在户外行走,诗人“负手恣行散”,试图排解情绪,然而“霜日东更暄”又增添了环境的不适,使他更加惆怅。面对梅花,他感叹自己身处“半亩园”,孤独而寂寥。梅花的出现,仿佛是“邂逅”的安慰,让他的心灵得到片刻的慰藉。
“妙香忽相袭,会心即微言”进一步表达了诗人与梅花之间的微妙共鸣,梅花的香气似乎传递着某种深意。诗人感慨与朋友的长久交往,“寂寞幸见存”,在孤独中感受到友情的珍贵。
最后,诗人许下愿望,“终当扫尘债,从子江上村”,表达了想要摆脱烦忧,与友人一同隐居的愿望。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寻求解脱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