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陪魏馆鸣笳路,食对何侯下箸钱
出处:《送杨子奇赴辟潭渊》
宋 · 宋祁
老避嘲师昼不眠,喜闻书辟冠初筵。
车陪魏馆鸣笳路,食对何侯下箸钱。
使驿马归催露檄,学帷鳣堕晦馀编。
知君此举伸知己,宁似他人有一天。
车陪魏馆鸣笳路,食对何侯下箸钱。
使驿马归催露檄,学帷鳣堕晦馀编。
知君此举伸知己,宁似他人有一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老避嘲师:老者避开嘲笑的老师。昼不眠:白天难以入睡。
书辟冠初筵:书斋开张的宴会。
车陪魏馆:乘车前往魏王府。
鸣笳路:路上有笳声响起。
使驿马归:使者骑马归来。
露檄:紧急公文。
学帷鳣堕:学习时翻阅书籍。
晦馀编:晦涩的典籍。
此举伸知己:此举表达知音之意。
宁似他人有一天:怎能像他人那样短暂。
翻译
老者避开嘲笑的老师,白天也难以入眠,欢喜听到书斋开张的消息。乘车前往魏王府邸,路上笳声悠扬,用餐时忆起何侯的宴席。
使者骑着马归来,紧急公文催促,学习之余翻阅晦涩的典籍。
深知你的举动是为了表达知音之情,怎能像他人那样只有一天的交情。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士人在夜晚难以入眠,得知友人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喜悦心情。"老避嘲师昼不眠"表达了对科举之路的渴望和期待,也反映出作者对科举的重视。"喜闻书辟冠初筵"则具体指代即将参加科举的友人,预祝他成功。
接下来两句"车陪魏馆鸣笳路,食对何侯下箸钱"生动描绘了考生的生活场景和心理状态。作者以"车陪魏馆"形象化地表达了官宦人家的威严和科举的庄重,而"食对何侯下箸钱"则透露出考试前后的紧张气氛,考生可能需要通过贿赂来获取考试的便利。
在接下来的"使驿马归催露檄,学帷鳣堕晦馀编"中,作者通过对驿马和学习环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即将参加科举考试的鼓励与支持。这些形象化的语言传递出一种急切和紧迫感,反映出当时士人的科举之路的艰辛。
最后两句"知君此举伸知己,宁似他人有一天"则表达了对友人深刻理解与支持。作者认为这种理解远超过一般人际关系中的互相了解和帮助,这种情谊在诗中被提升到了更高的层次。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场景再现,展现了古代士人的科举心态,以及彼此之间深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