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出处:《送朔方何侍郎》
唐 · 宋之问
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河兵守阳月,塞虏失阴山。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
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闻道:听说。云中使:指从朝廷来的使者,云中,泛指高远的天空,这里比喻使者来自中央。
乘骢:骑着青白色的马。
往复还:来回奔波。
河兵:黄河边的士兵。
守阳月:在阳月(农历十月)守卫,阳月通常指秋冬时节,这里象征守卫边疆的艰苦。
塞虏:边塞的敌虏。
失阴山:失去了对阴山的控制,象征军事上的失利。
拜职:担任职务。
尝随骠:曾经跟随骠骑将军,骠骑将军是古代高级武官名,这里代指著名将领。
铭功:铭记功绩。
不让班:不亚于班超,班超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这里用来形容功绩显著。
旋闻:很快传来。
受降:敌人投降。
日:时候。
歌舞入萧关:人们欢歌跳舞进入萧关,萧关是古代关隘,这里象征胜利后的庆祝。
翻译
听说云端使者来,骑着青白色的马往返奔波。黄河边的士兵守护着阳月,边塞的敌虏失去了阴山的控制。
他担任职务曾随骠骑将军征战,立下功劳不逊于班超。
很快就传来敌人投降的消息,人们载歌载舞进入萧关庆祝。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将军在边疆的英勇事迹和归来的盛况。其中,“闻道云中使,乘骢往复还”表达了将军奉命出征,骑着骏马频繁地往返于云雾缭绕之地。"河兵守阳月"显示了边关的严密防守,而“塞虏失阴山”则透露出敌人在阴山附近受挫败北。
"拜职尝随骠,铭功不让班"意味着将军接受任命时曾跟随战马,并且其功绩被刻记,不容置疑。最后,“旋闻受降日,歌舞入萧关”则是将军在某一天接收了敌人的投降,随后带着胜利的喜悦进入了萧关,这个场景充满了庆祝与欢乐。
整首诗语言雄浑,意境辽阔,展现了边塞战争的激烈和将军凯旋的壮观。通过对自然环境和军事行动的描绘,诗人塑造了一位英勇无畏、功绩显著的边关将领形象,同时也传达出边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豪迈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