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有灵如不泯,合有英气来附兹
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
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敝两壁无尘疵。
间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
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命唯不辞。
左图守相父母吏,右状将帅熊罴姿。
长冠峨峨伟笏佩,斗以玄白为裳衣。
屹如丁宁立以议,逊若避让行而随。
图成俨毅色可詟,过吏不敢窃目窥。
仍令大笔署行事,写出黑胆朱肝脾。
死者有灵如不泯,合有英气来附兹。
故公之谋不知出,宜有神鬼阴助其。
茫茫九泉谓巳朽,岂意一旦存形仪。
请留中壁素莫绘,待千岁后公以归。
当搜国匠第一手,状写公像存依稀。
要知文完武绳备,遗与万世瞻思资。
我知观者定堕泪,不复岘首羊公碑。
又闻当世大手笔,磊砢诗句相撑支。
手搏蛟龙拔解角,爪擘虎豹全脱皮。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
想应从此传万世,粹玉贯串珠萦累。
小戎何为而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
何时功成事业就,两手一扫清三垂。
归来天子喜以颔,泰阶辉焕平无欺。
次招当世草茅士,各使呈露心腹披。
缔裾联缨上廊庙,留与后世图为师。
然后回谢阅古堂,彼合异代今一时。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王令的作品,名为《寄题韩丞相定州阅古堂》。从内容上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韩丞相在定州建造“阅古堂”的赞美之情,以及对其艺术成就和精神遗产的高度评价。
首先,诗人通过“扬之远定五千里,思得两翅擘以飞”这两句,表达了自己对于韩丞相才华横溢、名声远播的无限赞叹。接着,“偶闻人来说堂事,初敝两壁无尘疵”描述了诗人听闻“阅古堂”的消息,以及对其建筑状况的关注。
在“间时公来命绘匠,亲以玉指交画挥”一段中,诗人详细描写了韩丞相对艺术的重视和参与,从而表现出他不仅是一个政治家,也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人。紧接着,“教令某载若某状,匠拜奉命唯不辞”则展示了韩丞相对于绘画指挥的严谨和艺术家的敬服。
诗中“左图守相父母吏,右状将帅熊罴姿。长冠峨峨伟笏佩,斗以玄白为裳衣”这几句,是对韩丞相所绘画作的具体描写,反映了画中的庄严与肃穆,同时也体现出诗人对于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赞赏。
接下来的“屹如丁宁立以议,逊若避让行而随。图成俨毅色可詟,过吏不敢窃目窥”则是对韩丞相品德和为人的评价,以及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的印象。
“仍令大笔署行事,写出黑胆朱肝脾。死者有灵如不泯,合有英气来附兹。”这两句强调了韩丞相的精神遗产和文化影响力,表明他的精神将长存人间。
“故公之谋不知出,宜有神鬼阴助其。”则是对韩丞相智慧和谋略的高度评价,以及他可能得到超自然力量的暗示。
紧接着,“茫茫九泉谓巳朽,岂意一旦存形仪。请留中壁素莫绘,待千岁后公以归。”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阅古堂”永恒保存的愿望,以及将来有朝一日能够重返此地的期盼。
“当搜国匠第一手,状写公像存依稀。要知文完武绳备,遗与万世瞻思资。”这两句则是诗人对于韩丞相形象保存和传承下去的期待,以及这种艺术成就将成为后世瞩望和思考的财富。
“我知观者定堕泪,不复岘首羊公碑。”表达了诗人认为任何观赏者都会被深深打动,甚至不再需要去看其他的名碑来比较。
最后,“又闻当世大手笔,磊砢诗句相撑支。手搏蛟龙拔解角,爪擘虎豹全脱皮。”则是对韩丞相文艺造诣和诗歌才华的赞誉,以及他在文学上所展现出的力量和影响力。
“郓州溪堂遂寂寞,韩诗尘蔽人不吹。想应从此传万世,粹玉贯串珠萦累。”这几句是对韩丞相诗歌的赞美,以及这种艺术成就将被永远传颂下去的预言。
“小戎何为而缩伏,久滞公斧血不滋。何时功成事业就,两手一扫清三垂。”则是对韩丞相在诗歌和文学上所取得的成就,以及他对于艺术创作的执着追求。
“归来天子喜以颔,泰阶辉焕平无欺。次招当世草茅士,各使呈露心腹披。”则是对韩丞相在文学上的成就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认可,以及他对后世文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缔裾联缨上廊庙,留与后世图为师。然后回谢阅古堂,彼合异代今一时。”最后几句,诗人表达了将韩丞相的艺术成就和精神遗产作为永恒的象征,供后人学习和景仰,以及对“阅古堂”的再次感激之情。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精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韩丞相在文学、绘画以及文化影响上的高度评价。同时,也反映出诗人自己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对后世文化传承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