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
鉴赏
抱瓮自灌园,胜游贵人门。诗人以独饮胜过于俗人之言,这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显示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淡定。
有口自酌酒,胜与俗人言。这里强调的是诗人独自品味生命中的美好,不需要他人的陪伴和赞誉。
园中多蔓草,晨夕费锄芟。园中杂草丛生,早晚都需辛勤除去,这是对现实生活中繁重劳作的描绘,也隐喻了诗人内心对于纯净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遇夜或风雨,安得久盘旋。面对自然界的变幻,诗人表达了一种顺其自然、随遇而安的情怀。
村酒不常有,有亦多苦酸。这里透露出乡间酒的稀缺与粗糙,但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简单生活的接受和享受。
而况醉中语,缪误人所嫌。醉酒之际的话语往往会让人失去分寸,引起他人的非议,这里警示着适度饮酒,以免言行不端。
不如饱吃饭,清风北窗眠。诗人提倡的是一种简单而平和的生活理念,即满足于基本的生存需要,享受清净安宁的时光。
眠多则无觉,梦境仍多端。长时间的睡眠虽然可能使人失去对现实世界的感知,但即便是在梦中,诗人的精神世界依旧是那么的宽广和深邃。
惟有古断简,言行皆圣贤。只有那些简约而真挚之言,以及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才是真正值得赞扬的。
读之未竟篇,眵昏如梦间。阅读这些高尚的文辞之前,诗人的心境就像是在梦境中一样迷离和恍惚。
读竟亦何为,聚讼徒喧烦。在完成了这番阅读之后,似乎也只是为了满足外界对知识的追求,而非内心真正的需求,这种行为反而带来了更多的困扰。
厌烦以静胜,又类枯木禅。诗人表达了一种厌倦世间喧嚣,以宁静来克服烦恼的心境,这与枯木坐在虚空中参禅的情景相似,都是一种超脱尘世的修行。
揠苗不耘苗,亡羊两茫然。诗人并不在意那些琐碎的小事,就像失去了羊而不知它所在一样,对于这些无关紧要之物持一种淡漠的态度。
何如池上亭,虚旷可看山。这里描绘了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观,池塘边上的亭子是观赏远处山色的绝佳去处。
山色日夕佳,晨兴夜气还。黄昏时分,山色格外美好;清晨起身,夜间的疲惫气息也随之消散。
宴坐日过午,清阴犹未迁。诗人悠然地坐在亭中,享受着阳光穿透树叶投下斑驳陆离的影子,即便到了午后,清凉的阴影依旧没有移动。
西山倦拄颊,南山兴悠然。诗人面对西山时感到疲惫不堪,但当视线转向南山,却又充满了欢欣之情,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多重感受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晚山虽好不遮日,谁能触热望长安。即便是晚上的山色再美,也无法阻挡白昼的到来;而在热烈的阳光下,谁又能忍耐不去追寻那遥远的安宁之所呢?
诗中透露的是一种超脱世俗、享受自然、追求心灵自由与平静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