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色春江上,沧茫一棹通
出处:《春暮渡江 其一》
宋 · 吕本中
霁色春江上,沧茫一棹通。
水随天地阔,山入画图工。
薄霭凝新碧,轻风随乱红。
片帆迎返照,叠嶂路疑穷。
水随天地阔,山入画图工。
薄霭凝新碧,轻风随乱红。
片帆迎返照,叠嶂路疑穷。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傍晚渡江时所见的壮丽景色。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将江面、山水、云雾、微风、帆影等元素巧妙融合,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江南春江渡船图。
首句“霁色春江上”,点明了时间与地点,雨后初晴的天空映照在春江之上,呈现出一片宁静而清新的景象。“沧茫一棹通”则描绘了渡船在广阔江面上航行的情景,一个“通”字,既表现了渡船的畅通无阻,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畅快与自由。
接下来的“水随天地阔,山入画图工”两句,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形象地展现了江水与天际相连的辽阔,以及远处山峦如画的美景。这里,“水随天地阔”不仅写出了江水的浩渺,也暗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山入画图工”则通过比喻,将山峦比作精心绘制的画卷,突出了山水之美。
“薄霭凝新碧,轻风随乱红”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黄昏时分的景象。薄薄的雾气与新绿的江水相映成趣,轻柔的微风拂过,带起了一片片落花,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哀愁的氛围。这里的“乱红”既指落花,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最后,“片帆迎返照,叠嶂路疑穷”两句收束全诗。夕阳的余晖照亮了远处的帆影,仿佛指引着归途;而层层叠叠的山峰,则似乎暗示着道路的尽头,引人遐想。这两句不仅描绘了画面的动态美,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旅途的思考与感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江渡船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受和对生命哲理的独到见解,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