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
出处:《题溪山访友图》
元 · 马臻
溪风吹长松,石路秋影薄。
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
良朋眇何许,杂树森草阁。
画师发深机,笔底气参错。
我昔事扁舟,颇识山水乐。
于今日月驶,此景亦萧索。
愧乏买山资,老负宿昔诺。
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
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
良朋眇何许,杂树森草阁。
画师发深机,笔底气参错。
我昔事扁舟,颇识山水乐。
于今日月驶,此景亦萧索。
愧乏买山资,老负宿昔诺。
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马臻的《题溪山访友图》,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富有诗意的山水画卷。诗中以溪风、长松、石路、寻幽人、杂树等自然元素,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与隐逸之美的场景。
首句“溪风吹长松”,以溪水轻拂长松的形象,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石路秋影薄”一句,通过描绘秋天的石路上稀疏的光影,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宁静与淡泊。
“下有寻幽人,支筇注林壑”则将读者的目光引向画面的核心——一位寻幽者,他手持竹杖,步入深林,探索未知的世界。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内容,也暗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对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良朋眇何许,杂树森草阁”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杂树与草阁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勃勃,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丰富与深沉。
“画师发深机,笔底气参错”赞扬了画家的技艺与匠心,通过巧妙的笔触,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感完美融合,展现出一幅动人心魄的画面。
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自己昔日乘舟游历山水的乐趣,感叹时光流逝,眼前的景色虽美,却也显得有些萧瑟。诗人自省,因未能实现购买山林、隐居的愿望而感到愧疚,表达了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
最后,“展卷令人嗟,高歌激寥廓”两句,诗人通过展开画卷的方式,再次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高歌激荡天地,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