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全文

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

出处:《到陈村
宋末元初 · 杨公远
半日脩途适到陈,因思尼父倍伤神。
行囊抖擞幸馀半,旅馆萧条苦乏薪。
唤仆买杯苏脚倦,拂尘题句效眉颦。
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

拼音版原文

bànxiūshìdàochényīnbèishāngshén

xíngnángbànsǒuxìngbànguǎnxiāotiáozhīxīn

huànmǎibēijiǎojuànchénxiàoméipín

cūnluòhuánghūnhòujuémíngcháoyòuwènjīn

注释

半日:半天。
脩途:长途跋涉。
适到:刚好到达。
尼父:孔子的尊称。
倍伤神:加倍伤心。
行囊:行李。
抖擞:抖落。
幸馀半:剩下了一半。
旅馆:旅店。
萧条:冷清。
苦乏薪:缺乏燃料。
唤仆:叫仆人。
苏脚倦:消除疲劳。
拂尘:擦拭灰尘。
题句:题写诗句。
效眉颦:模仿皱眉的样子。
孤村:孤独的村庄。
落日黄昏后:傍晚时分。
一觉:一夜。
明朝:明天。
又问津:再次开始旅程。

翻译

走了半天路终于到达陈地,想起尼父(孔子)就更加伤心。
行囊中的东西抖落出来还剩下一半,旅店简陋,又苦于缺乏柴火。
喊仆人买酒来解乏,擦拭灰尘在墙上题诗,模仿眉头紧锁的样子。
孤独的村庄在傍晚夕阳下,一夜好眠后明天又要继续赶路寻找新的方向。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旅途中的凄凉与孤独之情。"半日脩途适到陈,因思尼父倍伤神",表达了诗人在行至一半时抵达陈村,因为思念远方的双亲而倍感心痛。此处"尼父"指的是遥远的地方或出生的地方的父母,显示了诗人对家庭的深厚情感。

"行囊抖擞幸馀半,旅馆萧条苦乏薪"一句,则写出了诗人在旅途中的艰难和不便。行囊中只剩下了一点食物,旅店里的环境又是阴冷且缺少燃料,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出诗人的困顿。

"唤仆买杯苏脚倦,拂尘题句效眉颦",这里则展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劳累和文学创作的情景。诗人叫来仆人买酒以解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身体疲惫;而"拂尘题句效眉颦"则显示了诗人即使在困境中也不忘笔耕,通过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最后一句"孤村落日黄昏后,一觉明朝又问津",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宁静与孤独。诗人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等待着夜幕降临,期待着第二天能够继续前行,寻找心中的方向。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古代文人的情操与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