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
出处:《正月十三日雪》
明 · 张宁
腾六回车路未遥,又随青女候元宵。
未应柳絮因风起,剩见葭灰过律飘。
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
兴来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
未应柳絮因风起,剩见葭灰过律飘。
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
兴来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正月十三日雪景,诗人张宁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冬日雪后的静谧与生机。
首联“腾六回车路未遥,又随青女候元宵”开篇即点明时令与节气,腾六指的是雪花,青女是传说中的霜雪女神,这里借指雪神,暗示着雪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降临,为元宵佳节增添了一抹银装素裹的景象。
颔联“未应柳絮因风起,剩见葭灰过律飘”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柳絮,但强调了雪花并非因风而起,而是遵循自然规律飘落。葭灰过律则暗示了节气的更替,雪花的飘落与节气紧密相连,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然的氛围。
颈联“阴壑冰澌鸿迹去,阳坡草茁烧痕消”进一步描绘了雪后景色的变化。阴冷的山谷中,冰面覆盖着一层薄雪,鸿雁的足迹已被雪掩盖;而在向阳的山坡上,积雪融化,草木开始复苏,烧痕(可能是指被火烧过的痕迹)也逐渐消失,展现出大自然从冬眠中苏醒的迹象。
尾联“兴来便欲行吟出,十二街中遍寂寥”表达了诗人的兴致与情感。在这样的雪景中,诗人的灵感油然而生,想要吟诵出心中的感受。十二街的寂寥,既是对雪后街道空旷的描写,也是对诗人内心宁静状态的映射,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悟和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雪后世界的宁静之美,以及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切感受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