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
出处:《乐岁歌》
宋 · 赵蕃
早禾登场无馀粒,晚禾结穟俱全实。
如闻自入夏秋来,十日一雨晴五日。
去年夏旱秋与同,早禾半穫晚禾空。
未云收获告毕工,十家九家愁叹中。
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
东坡先生故尝言,民自天民天定恤。
我今千里方来归,释担先题乐岁诗。
其谁传似闾里儿,乘时闭籴将安施。
如闻自入夏秋来,十日一雨晴五日。
去年夏旱秋与同,早禾半穫晚禾空。
未云收获告毕工,十家九家愁叹中。
岂知今年有丰殖,父子相安妻反室。
东坡先生故尝言,民自天民天定恤。
我今千里方来归,释担先题乐岁诗。
其谁传似闾里儿,乘时闭籴将安施。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登场:收割。馀粒:剩余的谷粒。
穟:稻穗。
夏秋:夏季和秋季。
十日一雨晴五日:每十天下雨后接着五天晴朗。
旱:干旱。
空:空无一物。
告毕工:宣告结束。
愁叹:忧虑叹息。
丰殖:丰收。
室:家。
东坡先生:苏轼。
天民:百姓。
释担:放下担子。
乐岁:丰收之年。
闾里儿:乡间孩童。
闭籴:囤积粮食不卖。
安施:妥善实施。
翻译
早稻收割已无剩粮,晚稻穗实颗粒饱满。似乎听到自夏天以来,十天雨后必有五天晴。
去年夏天干旱,秋天也相同,早稻只收了一半,晚稻却颗粒无收。
丰收尚未宣告完成,十户人家中有九户在忧虑。
谁能想到今年会有丰收,父子安心,妻子回归家中。
正如东坡先生曾说,百姓是天民,上天自然会保佑。
我如今千里迢迢归来,放下担子先写下丰收之年的诗篇。
这诗能像乡间孩童传唱,顺应时节买卖粮食,将会如何施行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农民们在丰收季节的喜悦和对比过去的艰辛。首句“早禾登场无馀粒,晚禾结穟俱全实”生动展现了稻谷的丰满,显示出今年的丰饶。接下来通过天气的描述,暗示了丰收的原因——雨水适时,晴朗的日子与干旱形成鲜明对比。
诗人回忆起去年的旱灾,早稻收成不佳,晚稻颗粒无收,乡亲们愁苦不堪。然而今年却大获丰收,不仅家庭和睦,连诗人自己也放下忧虑,千里归来,写下此诗表达喜悦。他引用苏东坡的观点,认为百姓的福祉是上天所定,政府应当体恤民众。
最后两句,诗人表示要将这份喜悦传达给乡亲们,可能会有人质疑如何应对丰年,是否该囤积粮食。整首诗以乐岁为题,表达了对丰收的赞美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赵蕃作为宋代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农民生活的变迁和对社会公正的呼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