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
出处:《彦周见和复答》
宋 · 释德洪
既有疾可示,非是都无疾。
如春有阳燄,渴鹿想为湿。
以君足疾苦,例我痛腰脊。
忍痛而曰空,触墙为无壁。
此论盖四座,闻者皆屏息。
吾闻有漏躯,有病资药石。
漏尽病乃除,其神则无隙。
譬如出矿金,万锻受锤击。
妙哉迂开老,辩博见才力。
种性能文章,怒骂成诗什。
荆山玉抵鹊,而为路人惜。
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
又如梦中人,饥而获饮食。
觉来辄大笑,饥饱两俱失。
以是知法空,妄尽方自释。
解空如佛言,不许离声色。
如春有阳燄,渴鹿想为湿。
以君足疾苦,例我痛腰脊。
忍痛而曰空,触墙为无壁。
此论盖四座,闻者皆屏息。
吾闻有漏躯,有病资药石。
漏尽病乃除,其神则无隙。
譬如出矿金,万锻受锤击。
妙哉迂开老,辩博见才力。
种性能文章,怒骂成诗什。
荆山玉抵鹊,而为路人惜。
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
又如梦中人,饥而获饮食。
觉来辄大笑,饥饱两俱失。
以是知法空,妄尽方自释。
解空如佛言,不许离声色。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僧人释德洪所作,名为《彦周见和复答》。诗中探讨了疾病、痛苦与解脱的主题,通过比喻和对话的形式,展现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洞察与超脱态度。
诗的开头便提出了一种对比:“既有疾可示,非是都无疾。”这里强调了疾病的存在,并非所有人都能幸免。接着,诗人以春天的阳焰和渴鹿想象的湿润来比喻疾病带来的感受,生动地描绘了疾病的折磨。
“以君足疾苦,例我痛腰脊。”这一句将个人的痛苦扩大到群体,表达了共情与理解。接下来,“忍痛而曰空,触墙为无壁。”则是对忍受痛苦、寻求解脱的描述,暗示了在面对困难时,人们可能会试图寻找心灵的慰藉或逃避现实。
“此论盖四座,闻者皆屏息。”表明了讨论的深入与影响之广,让听众为之动容。随后,诗人引用了佛教中的概念,如“有漏躯”、“漏尽病乃除”,以及“出矿金”的比喻,强调了精神层面的解脱与净化。
“妙哉迂开老,辩博见才力。”是对一位智者的赞美,他以深邃的见解和丰富的知识,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与解脱之道。接下来的“种性能文章,怒骂成诗什”,则展示了智慧与艺术的结合,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情感。
“荆山玉抵鹊,而为路人惜。”这一句通过比喻,表达了对珍贵资源被忽视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对智慧与真理的珍惜。最后,“此诗不辞和,而药不厌乞。”鼓励人们分享智慧,寻求帮助,共同成长。
“又如梦中人,饥而获饮食。觉来辄大笑,饥饱两俱失。”通过梦境的比喻,揭示了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以及对生活态度的反思。最终,“以是知法空,妄尽方自释。”总结了通过理解佛法,消除妄念,达到内心平静与解脱的真谛。
整首诗以深邃的哲理、生动的比喻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释德洪对于人生、痛苦与解脱的深刻思考,以及对智慧与真理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