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月入秋山,月午山蹊静
出处:《发岐亭宿故镇三首 其二》
宋 · 张耒
乘月入秋山,月午山蹊静。
森森松竹林,夹道散疏影。
阴风留暗壑,白露蒙朝岭。
耿耿村鸡鸣,坐感单衣冷。
森森松竹林,夹道散疏影。
阴风留暗壑,白露蒙朝岭。
耿耿村鸡鸣,坐感单衣冷。
注释
乘月:趁着月光。秋山:秋日的山。
月午:月光正中时分。
山蹊:山中小径。
森森:茂密的样子。
松竹林:松竹树林。
夹道:道路两旁。
散疏影:稀疏地投下光影。
阴风:阴冷的风。
暗壑:幽深的山谷。
白露:清晨的露水。
朝岭:山顶。
耿耿:明亮的样子。
村鸡鸣:村庄的鸡鸣声。
单衣:单薄的衣服。
冷:寒冷。
翻译
趁着月光进入秋日的山中,月光正中时分山中小径格外宁静。茂密的松竹林在道路两旁稀疏地投下光影。
阴冷的风吹过幽深的山谷,清晨的露水覆盖了山顶。
明亮的村庄鸡鸣声此起彼伏,坐着都能感受到夜晚的寒意。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深秋山中月夜景象的诗句。诗人借乘月而行,体验秋山之静谧与美丽。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松竹林立,树影散布于道路两旁,营造出一幅生动的山野图画。阴风在幽深的谷壑间留恋不去,而白露则覆盖着朝向阳光的山岭,显示了秋天湿冷的气候特征。
诗中还透露出时间的推移,村中的鸡鸣声此起彼伏,提醒着夜已深沉。诗人独坐感受,身穿单衣,却感到寒意,凸显出秋夜的凉爽与孤寂。此情此景,使人不禁思考生活的简单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总体而言,这些诗句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丰富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美景深刻的观察,展现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