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孟子庙,邹县有墓田
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
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青原有王老,历世羲献贤。
自浙而江淮,北理彭城船。
不上郭隗台,不饮卢沟泉。
问之果何往,往陟泰山巅。
观古封禅碑,讨究秦汉镌。
森森楷木林,上香先圣前。
滕州孟子庙,邹县有墓田。
我亦尝过之,如亲闻七篇。
羡君今勇往,插翅如登仙。
呜呼古先哲,何以百世传。
我等生后世,倏忽销如烟。
嗟嗟此何故,男子若妇然。
少游胜伏波,此论何其偏。
七战殁牖下,毕万自有天。
誓死或不死,求全终罕全。
吾闻溪中禽,有曰信天缘。
鱼过得饱食,终不流饥涎。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方回的作品,名为《再送王圣俞戴溪》。通过鉴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
"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开篇便描绘出一个大一统的时代背景,三十年的时间跨度暗示了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动荡。江南将相北上,书生求官,都透露出当时人们对于权力与地位的追逐。
"青原有王老,历世羲献贤。自浙而江淮,北理彭城船。"
这里提到“青原有王老”,可能指的是历史上的智者或隐逸之人,他们超脱于世俗纷争。而“历世羲献贤”则表达了对历史上贤能人物的推崇。诗人接着描写自浙江至江淮一带的自然景观和北上彭城的船只,展现了一种超脱尘嚣、追求精神寄托的意境。
"不上郭隗台, 不饮卢沟泉。问之果何往,往陟泰山巅。"
诗人表达了对名胜古迹的淡然态度,同时又表现出一种向往高洁和超凡脱俗的精神追求。通过提及泰山巅峰,传递出一种登攀至高、探求至真至善的情感。
"观古封禅碑,讨究秦汉镌。森森楷木林,上香先圣前。"
这几句诗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的尊崇与探索。他不仅观赏古代留下的碑文,还深入研究秦汉以来的典籍,这种行为体现了一种对传统智慧的敬仰和学习。
"滕州孟子庙,邹县有墓田。我亦尝过之,如亲闻七篇。"
诗人提及历史人物孟子的庙宇和墓地,表达了自己曾经去过这些地方,对于这位古代思想家的崇敬如同听到了他的教诲。
"羡君今勇往,插翅如登仙。呜呼古先哲,何以百世传。"
诗人对朋友的鼓励和赞美之情溢于言表,他将朋友比作有勇气往前迈进的人,并且希望他能够像古代圣哲一样流传后世。
"我等生后世,倏忽销如烟。嗟嗟此何故,男子若妇然。"
诗人自叹生于后世,感慨于自己与古人的差距,同时也对当时社会风气的颓废感到不满,男子变得柔弱如同女子一般。
"少游胜伏波,此论何其偏。七战殁牖下,毕万自有天。誓死或不死,求全终罕全。"
这里诗人对朋友的鼓励之情再次被提及。他通过对比历史上的英雄事迹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于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无奈,同时也表现出一种坚持信念、不畏艰难的情怀。
"吾闻溪中禽,有曰信天缘。鱼过得饱食,终不流饥涎。"
结尾处,诗人引述了“信天缘”的哲学,提到了溪中的禽兽和水中的鱼类,它们的生存状态似乎顺应自然,不为物欲所扰。这又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对友人的鼓励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复杂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