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扆殿:宫殿的屏风。湘南:古代地区名,今湖南一带。
香兔:可能指香炉或装饰品。
蚕饥:形容时间紧迫,如同蚕儿饥饿。
宝柱:珍贵的琴柱,代指乐器。
流黄:黄色的琴瑟,泛指乐器。
赤县:古代对京城的称呼。
理钗:整理发钗的动作。
晚柳:傍晚时分的柳树。
霰:雪珠,这里形容早春花朵碎小。
故里曲:故乡的歌曲。
青楼:古代指豪华的妓院或歌楼。
翻译
清晨告别宫殿,傍晚参加湘南盛宴。香兔炉中烟袅袅,鱼鳞般的纹饰重叠扇面轻盈。
蚕儿饥饿催促着马儿,大雁躲避将军的箭矢。
琴弦不舍离别,黄色的琴瑟诉说着京城的哀愁。
梳理发钗,低垂舞动鬓发,变换衣袖,回转歌喉。
晚来的柳丝还未如丝般柔细,早春的花朵已如雪般零落。
遗憾的是故乡的乐曲,比不上青楼的宴席欢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离别与怀念的氛围,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活细节的精致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故土和往日宴席的深切思念。
"早辞平扆殿,夕奉湘南宴" 一句,设定了诗人的行动轨迹,从早晨离开某个地方到晚上参加宴会,地点则从北方的平扆迁移到南方的湘水之滨。这里的“平扆”和“湘南”,不仅是具体的地理位置,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情感转移。
"香兔抱微烟,重鳞叠轻扇" 描述的是一个细腻的生活画面,一只小兔子温暖地躺在带有香气的烟雾中,而金色的鱼鳞层层叠加,如同轻柔的扇子摇曳。这种描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观察之细致,也透露出一种宁静闲适的情怀。
"蚕饥使君马,雁避将军箭" 则是对自然界动植物行为的观察,春天蚕虫因为饥饿而吃掉树叶,使得君子的马匹也跟着受影响;大雁为了躲避射向它们的箭矢,不得不改变飞行路线。这两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界中生命相互作用的感悟。
"宝柱惜离弦,流黄悲赤县" 中,“宝柱”可能指的是某种珍贵的乐器,而“惜离弦”则表达了一种对音乐、艺术的留恋之情;“流黄”和“悲赤县”则是诗人对于往昔时光的怀念,可能与特定的人或事相关联。
"理钗低舞鬓,换袖回歌面" 描述的是一场宴席上的情景,“理钗”指的是整理头饰,“低舞鬓”则是女性在舞蹈时低垂的鬓发;“换袖”和“回歌面”则表明宴会上的人们穿梭往来,交换着衣物或重新开始歌唱。这些动作都充满了仪式感和欢乐的情绪。
"晚柳未如丝,春花已如霰" 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晚上的垂柳尚未变得细如丝线,而春天的花瓣却已经像雪花一样纷飞。这样的比喻既强调了季节变化,也凸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的感慨。
"所嗟故里曲,不及青楼宴"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家乡之地(“故里曲”)的深切怀念,这种情感甚至超过了对往日豪华建筑(“青楼宴”)的情思。这句也可以看作是整首诗的感情高潮。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流露,展现了一个对于自然、生活和记忆都有深刻感悟的诗人形象。他的语言运用优美,意境丰富,是一首充满诗意和审美价值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