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全文

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

清 · 周冠
昔登鹫峰寺,隐公谈元旨
蒲褐屈双足,梵音宣一指。
道佛不在经,得者如穿蚁。
道经亦有佛,悟者如牧豕。
灵山本无地,掬之在尺咫。
出世非忘世,佛亦求诸己。
聆此颇称善,妙论欲予起。
茫茫众生劫,忽忽十余纪。
朅来珠江游,两载滞行李。
丛林每探胜,问道寻释子。
缁流亦有徒,钟磬惟食耳。
谁能阐宗风,一畅禅家理。
成师本慧异,少即达生死。
壮年历四方,大刹皆投止。
内典得师授,旷然无涯涘。
归来主名山,知识为上士。
登坛一棒喝,闻者俱粲齿。
忽焉若猛省,鞭辟更入里。
经佛两融液,若冰之在水。
余艺擅岐黄,利济心所喜。
能事复通儒,间亦涉书史。
小诗格律奇,岛瘦差可拟。
纵笔扫尺素,寒梅香满纸。
赠予两三幅,墨沈留霜蕊。
此品自超卓,亲炙非俗鄙。
俨从隐公游,不觉颠厥趾。
我闻六祖时,一偈悟佛氏。
欲证菩提身,夙根原有以。
传法得南宗,愿言从此始。

鉴赏

这首清代周冠的《赠长寿寺住持成果上人》是一首表达对佛法理解和修行感悟的诗。诗人回忆了自己昔日与隐公的对话,隐公阐述佛教的深刻道理,强调实践佛法而非单纯依赖经典。诗人指出,真正的佛法在于个人领悟,如同蚂蚁穿经或牧童理解般直接。他提到灵山无定所,佛法就在身边,出世并非忘却尘世,而是自我觉悟。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入探索和对丛林僧侣生活的观察,认为真正能阐释佛法真谛的人并不多。诗人自身的修行经历丰富,早年即通晓生死,遍游四方,后归隐名山,成为高僧。他的佛法教导深入人心,通过棒喝引导弟子深入理解。

诗的风格独特,比喻生动,如“经佛两融液,若冰之在水”,形象地描绘了佛法与个人心灵的交融。诗人还提及自己的医术和儒学修养,使得诗歌内容更为丰富。结尾部分,诗人以六祖慧能为例,鼓励读者通过修行悟道,体现了禅宗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理念。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见解,也体现了其个人的才情和对佛法传播的热忱。